-
第四、五、六課、綜合指要
第四、五、六課 綜合指要 1. 佛自度已畢,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無為,但是,為瞭大悲心切,劫須攝土度生,以圓滿大願。所謂攝土度生者,有兩種型式:一者,如第二三兩課的釋迦世...
-
第九課、讀經錄要(二)雜阿含經(2)
第九課 讀經錄要(二)雜阿含經(2) 八、 尊者富樓那,欲住輸盧那國,佛言:彼處人兇惡躁暴好罵,設若罵汝,當如之何?答曰:我當念彼人賢善智慧,雖辱罵我,尚不以手石打我,佛言:設復以...
-
第四、五、六課、綜合指要
第四、五、六課 綜合指要 1.相傳華嚴經由文殊與阿難結集後,藏入龍宮,後龍樹入龍宮見之,有三種本,乃取下本,流傳世間,其說近於神話,未必盡可信。以意思之,釋尊滅後數百年間,印...
-
第七課、菩薩
第七課 菩薩 梵語 (1) 摩訶菩提質帝薩 (2),譯為大道心眾生 (3)。後來簡稱為菩提薩陀,菩提為覺,薩陀為有情 (4),謂雖能自覺,而尚屬於有情;或既能自覺,而又能覺悟一切有情也。...
-
第七、八、九課、綜合指要
第七、八、九課 綜合指要 1.今世學佛人,在大體上,可以分為兩派:一派屬智識階級,具有慧力智解,對於經論,肯用功鉆研,然而於念經念贊,持咒禮佛等事,則不感興趣,或竟鄙不屑為,這當...
-
第七課、華嚴宗(四)
第七課 華嚴宗(四) 八、六相圓融 此宗更分析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的相狀,而立有六相的教義。六相者:一總相,謂一塵含藏萬法,如綜合瓦磚木石等,而成一屋,名總相。二別相,謂萬...
-
第八課、彌勒菩薩
第八課 彌勒菩薩 菩薩姓彌勒,譯義為慈氏,名阿逸多,譯義為無能勝。生於南天竺 (1) 婆羅門傢 (2),先釋迦佛入滅,上生兜率天內院 (3),為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於住劫中的第十小...
-
第十課、八關齋戒
第十課 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亦名八齋戒或八戒,關者禁也,謂禁閉殺盜淫妄等八種罪過,使之不犯也。齋者齋法,謂不過中食 (1),正午 (2) 以後,不再食也。此八齋戒,通於出傢在傢,如來...
-
第八課、天臺宗(一)
第八課 天臺宗(一) 一、天臺宗的淵源 北齊 (1) 慧文禪師,,讀大智度論「三智 (2) 在一心中得」之句,又讀中論 (3)「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之...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第九課 中國四大名山 (一) 菩薩摩訶薩,常化身無量,到處救度眾生。間亦攝土,顯垂靈跡,俾作為外緣,以啟導一切有情的梵行,使之種出世因,歸於佛化。如是人間凈土,在中國境內,所在...
-
第十一課、稱為佛菩薩名號(一)
第十一課 稱為佛菩薩名號(一) 金剛經 (1) 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佛的應身,雖相好光明,亦在生滅之數,因此凡所有佛,皆當涅槃。過去諸佛,在菩薩位中,佛位中,內修福慧,外度眾...
-
第九課、天臺宗(二)
第九課 天臺宗(二) 四、百界千如 此宗認一切法,皆是真如實相 (1),或名為「如 (2)」,或稱「如是」。十法界中,一、外顯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內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
-
第七、八、九課、綜合指要
第七、八、九課 綜合指要 1.修道的人,凡能發自度度他之心,作自度度他之行者,皆可名為菩薩,所以菩薩的范圍至廣。在大乘佛法中,自信位至等覺,皆名菩薩,所以菩薩之間的果位、...
-
第十二課、稱念佛菩薩名號(二)
第十二課 稱念佛菩薩名號(二) 南無架裟幢佛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南無大通山王佛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
第七、八、九課 綜合指要
第七、八、九課 綜合指要 1.諸法皆一生之所含容,亦一性之所生起,法相雖多,總不出性量,行者若能悟證自性,則於諸法,無不通達。圓解者:圓通的見解,於真俗二諦,理無留滯,行佈處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