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第十四課 菩薩十地  行者發菩提心,作度他事業,即是菩薩,然此菩薩,雖發大心,而德學的修養皆不夠,不過具名而已。所以菩薩從初發心,雖經十住 (1)、十行 (2)、十回向 (3)、歷時...

    常林居士 初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4
  • 第十六課、四次結集

      第十六課 四次結集  佛滅後,諸弟子為恐異說邪見,滲入佛法故,為恐三藏教義,日久散失故,乃有結集之舉。其儀式略如今時之開會,先聚集眾多比丘,依戒律法,組織一會,會中選出一人,使...

    常林居士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7
  • 第十四課、法相宗(一)

      第十四課 法相宗(一)  一、此宗的別名及其所根據的經論  本宗是窮明萬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依唯識論 (1),明萬法唯識之理,故亦名唯識宗。佛滅九百年間,無著菩薩由...

    常林居士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4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願

      第十五課 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願  菩薩濟度眾生,必須先行四攝法,使其對我發生情感,傾向於我,然後乃能順從吾言,修行佛道。所謂四攝法者,一者佈施攝,謂以財施或法施,攝引眾...

    常林居士 初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5
  • 第十七課、大天五事與上座大眾兩部的分裂

      第十七課 大天五事與上座大眾兩部的分裂  當釋尊遺教,第一次結集時,雖有上座大眾二部的名稱,然在教義上,仍能統一信仰,未有諍論。迨至佛滅百餘年,摩竭陀國,俱蘇摩城,無憂王 (1...

    常林居士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5
  • 第十五課、法相宗(二)

    四、五位百法  俱舍宗立七十五法,成實宗立八十四法,以總括宇宙萬有 (1)。本宗則立五位百位,五位者:一、心法,又名心王,二、心所法,三、色法,四、不相應行法,五、無為法。百法者:心法八...

    常林居士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5
  • 第十三、十四、十五課、綜合指要

      第十三、十四、十五課 綜合指要  1.維摩詰是金粟如來化居士身,在釋尊大法中,彈呵小乘漸教勉其進趣大乘,所以對於小乘法,每有譏評。此種作風,在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與出傢聲...

    常林居士 初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4
  • 第十八課、大眾部的一再分派

      第十八課 大眾部的一再分派  大眾部在佛滅二百年的初期,即行分出三部,其教義有如下述:  一、一說部  因說世出世法,惟一假名,故名一說。其教義略謂:我非實有,三世諸法,皆...

    常林居士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6
  • 第十三、十四、十五課 綜合指要

      第十三、十四、十五課 綜合指要  1.  生滅斷常,一異來去八類,都是未見性者,對於真如理體,妄事測度的斷語。因佛性法性,皆離此八邊,所以這些推測,難免陷於:由遍計所執,而生起...

    常林居士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3
  • 第十六課、僧與六和敬

      第十六課 僧與六和敬  僧即僧伽的簡稱,於義為眾。集受具足戒的比丘,三人或四人以上,方得稱僧,然則僧乃團體之號,非指某一人也。後世一人亦稱僧,意謂此人乃僧伽中的一分子,如...

    常林居士 初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5
  • 第十六、十七、十八課、綜合指要

      第十六、十七、十八課 綜合指要  1.每一事或一勢力的興起,必由小漸漸擴大,待到范圍相當廣闊,時間相當悠久時,它的內部,必然會分裂、微弱、走樣、滅亡、這是生滅過程中,必經...

    常林居士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7
  • 第十六課、法相宗(三)

      第十六課 法相宗(三)  六、種子與現行  前七識所作的善惡業,其氣分感入第八識中,留下與本業同樣的習氣,將來能發生自類果者名為種子;亦如植物中,種下那一種的核,將來一定...

    常林居士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4
  • 第十七課、四聖諦

      第十七課 四聖諦  諸佛說,總不離四聖諦的范圍。諦是真理義,四聖諦亦稱四真諦,或四諦法,釋尊成道後,首先在鹿野苑 (1),為五比丘 (2) 說此法,嗣後對於當機者 (3),又復重說三次,稱...

    常林居士 初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3
  • 第十九課、上座部的一再分派

      第十九課 上座部的一再分派  上座部自佛滅後,一向皆傳承迦葉之教,並無違諍。在三藏中,以經為主要,其次才及於律論。直至三百年初,有迦多衍尼子者,首宏論藏,以經律為次,並造發...

    常林居士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6
  • 第十七課、法相宗(四)

      第十七課 法相宗(四)  八、五法  楞伽經唯識論等,把一切有為無為,有漏無漏諸法,歸納為五法。五法者:第一相,森羅萬象的事物,情 ① 與無情 ②,千態萬狀,其形相各各不同,是為相...

    常林居士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