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課、法相宗(二)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四、五位百法

  俱舍宗立七十五法,成實宗立八十四法,以總括宇宙萬有 (1)。本宗則立五位百位,五位者:一、心法,又名心王,二、心所法,三、色法,四、不相應行法,五、無為法。百法者:心法八,是識的自性,心所法五十一,是識的所屬,色法十一,是心法心所法之所變,不相應行法二十四,是心法心所法,和色法的分位,也是與心色皆不相應的法,無為法六,即前四法的實性,合之為一百法。其情形與俱舍略同而較詳 (2),但俱舍以色法為主,此則以心法為主,這是不同之點,茲將詳目列表於下:

五、第七識與第八識

  俱舍和成實二宗,對於心王法,都以意識為究竟,並不知在第六意識之外,還有第七末那識、與第八阿賴耶識的存在,於此可見:小乘兩宗,其慧解不及大乘法相宗。

  末那譯為意,為恐與意識相混故,所以不名為意,而保留末那的譯音,因它執定第八識見分 (17) 為我,而恒審思量之,所以它的特點,是「執我」和「思量」,但其行相微細,屬於潛意識,故不易察覺。它的性質,是屬於有覆無記 (18),因為有覆而執我故,所以與我疑 (19) 我見 (20) 我慢 (21) 我愛 (22) 這四煩惱,,常相應不離,而別名為染污識。大地眾生,為瞭各有這染污識,在潛伏作崇,所以損人利己,此疆彼界,一切的思限和行動,皆以「我」為出發點,因而把整個世界,鬧得混亂而苦痛。

  阿賴耶識,是無始以來,善惡種子之所寄藏處,含有能藏、所藏、我愛執藏二義,故名藏識,或含藏識。一切眾生,每動瞭一個善惡念,都會造成一個業種子,這種子在未生果受報之前,是寄藏在此識中薰習,所以有能藏義。前七識的心心所法,算是能薰能緣,第八識是它們的所熏所緣,為瞭它是無記性,自己沒有成見,故能愛薰成種,而為前七識的習氣所藏處,所以有所藏義。若就第七識與它的關系說來,第七識是永遠執定第八識的見分為我,而為它所愛,所以有我愛執藏義。

  阿賴耶識的別名甚多,它是無始以來,一切有情生命之所寄托,在一期無常中 (23),最先來,最後去,並不隨生死而消失,故又名無沒識。為瞭它能攝藏一切法的種子,故又名一切種識。而內面的許多種子,變異而熟 (24),異類而熟 (25),異時而熟 (26),故又名異熟識。倘若將八個識生起的順序言之,則它實為諸識之首,故又名第一識。但若用卷廉式,由末歸本言之,則又被稱為第八識。若就一切唯識之義言之,則成佛時,亦不離識,所以此識在佛位上,名無垢識,或第九識。總之,此識是真妄和合,故含有生滅與不生

  滅二義;若就生滅言之,實為一切心法色法之所由起,是則識藏。若就不生滅言之,其中有隨緣不變的真如在纏,是即如來藏,識藏如來藏,非一非異。

【註釋】

  (1)詳中級第三十二課,及第三十四課課文。

  (2)參看中級第三十二課七十五法表。

  (3)惡是不善不正確的意思,見是心中的見解,並非眼見。惡見有五種,亦名利使,詳初級第三十二課課文見濁段。

  (4)是別境五心所中「念」的反面,參看中級第三十二課註六,念字的解釋。

  (5)是正知反面。

  (6)使人為凡夫的本性,名異生性,系指見惑的煩惱種子而言,俱舍論雲:「雲何異生性?謂不獲聖法。」

  (7)又名無想果,無想事,指外道修無想定者,命終生無想天,受五百大劫心心所滅,而身亦如枯木,彼等誤認為真涅槃境界,豈知過五百大劫後,又復動念,再入輪回。

  (8)在差別因果中,互為差別,而不相混亂的分位,名為定異。

  (9)依瑜伽論之意,有三種相應,一者,一切所緣之境,與心相應,名境相應。二者,行與理相應。名行相應。三者,三乘聖者,所修諸功德法,因果相符,名果相應,此三種相應,攝盡一切法。

  (10)有為法刻刻生滅,其勢甚速,名勢速。

  (11) 謂諸法生起或經過的次序。

  (12)在因果中,眾緣集會,名為和合性。

  (13)此與上和合性相反,即眾緣離散之意。

  (14)生於色界第四禪天,滅苦樂二受粗動,所得的真如,名不動滅無為。

  (15)生於無色界非想天,入滅盡定,想受俱滅,名想受滅無為。

  (16)真如法性,離於施作,本自無為,名真如無為。

  (17)見初級第二十七課註八。

  (18)非善非惡,謂之無記,第八識平易近人無覆無記,第七識是有覆無記,有覆即有染污義,因為它有四煩惱相應而起,所以有染污。

  (19)疑即愚疑,亦即無明亦無知,是無知識無理智之謂,因它對於我相真理,不能瞭解,故名我疑。

  (20)我見就是我執,一切眾生的肉體與精神,皆因緣所生法,本無我的實性存在,但他們皆於此非我法上,妄執為我,故名我見。

  (21)慢是倨傲,即自高自大的心理,把他人及萬物,都看得低瞭,此種心理,是依我執而有,故名我慢。

  (22)等於我貪,於所執我,深生貪愛,故名我愛。

  (23)萬法皆時時處於生滅變化中,不能常住不變,名為無常,一期無常,即指一度生死。

  (24)一切法的種子,薰習成熟,由因位變異而入果位,所以說變異而熟。

  (25)因有善惡,但善因所感的樂果,與惡因所感的苦果,皆屬無記性,若有記者,則自能生善惡果,不待他生,善惡與無記,種類不同,所以說異類而熟。

  (26)種因在先,受果在後,先後時間相差,或至無數劫,所說異時而熟。

【習題】

  (一)一、在五位中,俱舍宗以何法為主?本宗以何法為主?二、俱舍和成實二宗,與本宗所立的心王法,所不同處在那裡?

  (二)解釋:一、定異,二、勢速,三、和合性,四、不動滅無為,五、想受滅無為。

  (三)末那識的特點是什麼?它的性質,是屬於那一類?

  (四)一、與末那識相應的四煩惱是什麼?二、世界會鬧得這樣的混亂而苦痛,其原因是在那裡?

  (五)一、阿賴耶識,何以名為藏識?二、 業種子未生果受報之前,是寄藏在那裡?三、第七識是永遠執定什麼東西為我?

  (六)一、阿賴耶識,何以名為無沒識?異熟識?二、它在佛位上名為什麼?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