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利語匯解 二、佛陀

      巴利語匯解 二、佛陀  佛陀:巴利(梵)語buddha的古音譯。意為覺者,覺悟者。  “佛陀”有兩種含義:  1.以解脫究竟智覺悟瞭一切應瞭知者,稱為佛陀。  2.自...

    常林居士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2022-09-13 7
  • 巴利語匯解 三、戒律

      巴利語匯解 三、戒律  比庫:巴利語bhikkhu的音譯,有行乞者、持割截衣者、見怖畏等義。即於世尊正法、律中出傢、受具足戒的男子。  在《律藏·巴拉基咖》中解釋...

    常林居士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2022-09-13 5
  • 巴利語匯解 四、教理

      巴利語匯解 四、教理  聖諦:巴利語ariyasacca, 即聖者的真諦(ariyassa saccattà ariyasaccàn?'ti attho.)  聖(ariya),意為神聖的,尊貴的,聖者。諦(s...

    常林居士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2022-09-13 8
  • 巴利語匯解 五、禪修

      巴利語匯解 五、禪修  業處:巴利語kamma??hàna的直譯,字義為“工作的處所”,即修行的法門,或修行時專註的對象。  有兩大類業處:  1.止業處(samatha...

    常林居士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2022-09-13 6
  • 巴利語匯解 六、道果

      巴利語匯解 六、道果  弟子:巴利語sàvaka,直譯作聲聞,意謂通過聽聞佛陀音聲言教而修行、證果的弟子。  如果依勝義諦,隻有證悟道果的聖弟子(四雙八輩)才能稱為&l...

    常林居士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2022-09-13 5
  • 回向

      回向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ipattiyà, Buddhaü p?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ipattiyà, Dhammaü p?...

    常林居士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2022-09-13 7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第一課 修觀對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屬於欲界范圍,故自人類,至於鳥獸蟲魚,皆有色欲,此系眾生業重所致。色欲之心,為欲界眾生所獨有,此心不除,尚未能出離欲界,何況色、無色界。 ...

    常林居士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12
  • 第二課 八念對治恐怖

      第二課 八念對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靜無為之道,當離憒鬧 (1),獨居閑處。或在山林,阿蘭若 (2) 處;或修頭陀行 (3),夜於塚間樹下坐 (4); 或作不凈觀及九想觀,自見其身,不凈充滿,...

    常林居士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13
  • 第三課、戒殺放生文 明蓮池大師作

      第三課 戒殺放生文 明蓮池大師作 (1)  蓋聞 :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是故逢擒則奔,蟣 (2) 蛩猶知避死,將雨而徙,螻蟻 (3) 尚且貪生。何乃網於山,罟 (4) 於淵,多方掩取...

    常林居士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11
  • 第一課、佛

      第一課 佛  「佛」是「佛陀」的簡稱,或作佛圖、浮屠、浮圖等,凡此皆為印語的意譯,原是如來 (1) 十號之一,於義為「覺者」。覺復具有覺察和覺悟二義:在事障 (2) 上,一切煩惱,...

    常林居士 初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14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第一、二、三課 綜合指要  1.有人以為:淫欲是身體上構造如是,也可以說為需要,也是人及一切動物的來源,若斷淫則人畜皆滅絕,禁之似不合理,我今就此問題,分作六點,解答於下:  (...

    常林居士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14
  • 第一課、律宗(一)

      第一課 律宗(一)  一、戒律的重要性  律居三藏 (1) 之一,為佛門七眾 (2) 所共修,釋尊入滅時,曾咐囑阿難:「佛涅槃後,汝等以戒為師,依之修行,能得出世。」又說:「一切眾生,皆...

    常林居士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9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第二課 釋迦牟尼佛 (一)  開創佛教的教主,是本師釋迦牟尼佛 (1),於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誕生於印度毗羅衛國,為凈飯王的太子,命名為悉達。當聖母摩耶夫人,懷孕將滿...

    常林居士 初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14
  • 第四課、轉輪聖王

      第四課 轉輪聖王  轉輪聖王,為世間第一有福之人,其福報劣於欲界諸天,而勝於北俱盧洲,鑒果知因,可以想像出:彼乃於過去生中,僅修福業,而不修出世慧業者。  輪王有四種,在第十...

    常林居士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9
  • 第二課、律宗(二)

      第二課 律宗(二)  五、印度戒律分裂為五部  佛在世時,因事制戒 ,隨機散說,由是乃有戒律。佛滅後,優婆離結集律藏,升座誦讀,共八十次,名八十誦律,這是戒律的根本。後百餘年,去...

    常林居士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