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度

      六度  菩薩修行法  修習大乘的人,發瞭菩提心之後,除瞭自利外,還要實踐利他的誓願,所以菩薩的修行方法,和小乘的便有不同。  六度、四攝都是大乘修學方法,其中六度著重自...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6
  • 四攝

      四攝  利他的方法  慈悲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菩薩的一切言行,沒有不以慈悲為出點。  我們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是休戚相關的,所以我們把別人的痛苦視為自己的痛苦,把解除...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6
  • 高僧事略

      高僧事略  一、虛雲老和尚  幼年喜佛  虛雲老和尚〈一八四零年—一九五九年〉,俗名蕭古巖,湖南湘鄉人。  他出身官宦之傢,父母中年無子,甚感憂慮,他母親往觀音...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10
  • 佛典選讀

      佛典選讀  一、父母恩深  世間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應當孝敬恒在心,知恩、報恩是聖道。  ───《心地觀經》  二、孝親之道  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4
  • 四大名山

      四大名山  一、普陀山  觀音道場  普陀山位於浙江省定海縣,相傳這裡是觀音菩薩顯靈說法的地方。由於佛典記載,觀音苫薩住在南印度的普陀洛迦山,所以便稱此地為普陀山...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6
  • 佛陀之前的印度

      佛陀之前的印度  甲、印度土著的古文明  地理環境  所在位置  印度古稱天竺,位於亞洲大陸的南端,形成一個突出於印度洋的半島。北部有喜馬拉雅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5
  • 佛陀時代的印度

      佛陀時代的印度  政治制度  急劇發展  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印度社會,是從西北逐漸向東發展的。初時在印度河、閻牟那河和恒河上遊一帶活動,以後漸次南下至恒河下遊的地...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7
  • 佛陀的降生至成道

      佛陀的降生至成道  傢國種族  祖國弱小  遠在二千六百多年以前,散佈在恒河流域的十六城邦,在政治上彼此紛爭,互相攻伐;在思想上百傢鳴,異說蠭起。其中由釋迦族建立的迦...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7
  • 佛陀的行化與涅槃

      佛陀的行化與涅槃  化度眾生  初轉*輪  釋迦牟尼成道後,決意把自己所覺悟的真理教化眾生,使他們都能離苦得樂。  他本想先化度曾求教過的跋伽、阿羅邏、鬱陀羅三...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6
  • 三藏經典的結集

      三藏經典的結集  發展概況  資料難得  研究佛學,除瞭聽聞正法、閱讀經典之外,還要分析思考,這兩者是必須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的。因此,獲得內容正確、說理明白的經典實在...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8
  • 佛陀的基本教義

      佛陀的基本教義  四聖諦法  弘法利生  佛陀成道之後,決意把他所證悟的真理來教化眾生,讓他們也能同樣地得到解脫。  教法網要  他所證悟的內容是因緣法--即一切事...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7
  • 基本的實踐方法

      基本的實踐方法  受持五戒  制定戒律  佛陀成道六年後,不但教區遼闊,而且徒眾日益增加,由於他們的背景和學養不同,僧團便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佛陀一方面為瞭幫助他們...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6
  • 《雜阿含經》選

      《雜阿含經》選  【題 義】  《阿含經》是原始佛教的基本典籍, 它們是以言行錄的形式去記述佛陀的教化、佛弟子的修道, 以及僧團傳教的情況。 其中亦有記載佛陀對外道...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7
  • 大乘佛教的興起

      大乘佛教的興起  大乘意義  自利利他  大乘又稱為菩薩乘。  在西元第一、二世紀之間,印度佛教界出現瞭新的學派,他們自稱為『大乘』,以釋尊作為榜樣,強調以成佛作為...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4
  • 大乘的般若思想

      大乘的般若思想  般若意義  真實智慧  般若,解作智慧,但它和一般的世俗智慧不同,這是透過觀察『緣起性空』的道理,而獲得的真實智慧。它可以徹底斷除我們的無明和各種...

    常林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