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實踐方法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 2022-09-13

  基本的實踐方法

  受持五戒

  制定戒律

  佛陀成道六年後,不但教區遼闊,而且徒眾日益增加,由於他們的背景和學養不同,僧團便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佛陀一方面為瞭幫助他們壓制煩惱惡行,達致解脫;另一方面為瞭保持僧團的純凈,以便發揮度世救人的目的,因此因應他們的缺失,逐漸制訂瞭一些戒律。在傢的信眾應該遵守五戒、十善;出傢的僧眾要遵守更多的戒條。五戒、十善更是一切戒律基本。

  五戒目的

  我們皈依瞭三寶之後,便可以接受五戒。由於受持五戒有助於克制一己的情欲,和樂生善,利益眾生。因此,凡能夠遵守五戒的人,不僅行為高尚,品德完善;同時更肯定不會墮入地獄、餓鬼、傍生三惡道受苦。

  內容功德

  五戒的基本內容是:

  一、不殺生戒

  不殺生即不殺害眾生的生命。每一個眾生都同樣地愛惜自己的生命和害怕死亡;因此,我們應愛護眾生,不應該傷害他們。在這方面,佛陀固然不容許我們親自動手殺害;甚至懷有殺害的動機或販賣武器、制造捕魚打獵等器具,都在禁止之列。能夠遵守不殺生戒,不但可以養成仁慈的性格,而且還會獲致健康長壽的樂報。不然的話,固然會成為一個兇殘暴淚的人;並且會招致多病短命,甚至墮落三惡道的苦報。

  二、不偷盜戒

  不偷盜即是對人誠實不欺。不是自己份內應得的,雖然是分毫之微,也不應據為己有。凡是盜竊搶掠、詐騙賄賂等行為,或懷有欺詐的動機,也在嚴禁之列。如果能夠遵守不偷盜戒,可以養成誠實廉潔的品德,到處受人尊重信賴;如果進而常常佈施,還會獲致富貴安樂的樂報。不然的話,會不受人信賴;並且會招致貧窮困苦,甚玉墮落三惡道的苦報。

  三、不邪淫戒

  不邪淫即是過著合乎道德倫理傢庭生活。在傢的信眾可以有合法的配偶,過正常的婚姻生活;此外,一切猥瑣穢褻、放蕩不羈的行為,和導人作不道德行為都不容許。如果能夠遵守不邪淫戒,固然成為一位受人尊重的正人君子;並且還會獲致婚姻美滿、傢庭和睦的樂報。不然的話,會受別人鄙視;並且會招致傢庭破裂,甚至墮入三惡道的苦報。

  四、不妄語戒

  不妄語即是做到實事求是,真誠待人。凡是自己不瞭解的事情,不能隨便亂講;不顛倒是非黑白;不為自己的私利而說虛假的話,也不許有詭詐的念頭。如果能夠遵守不妄語戒,必然會做到誠信不欺,受人信賴並且會獲得聲譽昭著、說話為人信服的樂報。不然的話,會不獲信賴;並且會招致聲名狼藉,甚至墮入三惡道的苦報。

  五、不飲酒戒

  即禁止酗酒和服用使人亂性的藥物,以保持頭腦的清醒。因為佛陀在世的時候,使人亂性的東西最主要是酒,所以因酒來制定這一戒條。酒醉之後,往往會失去自制,容易做出不正當、不道德的行為,破壞其他的戒條,因此佛陀不準弟子飲酒;也不可以釀制和經營沽酒的行業。能夠遵守不飲酒戒,固然可以保持頭腦清晰,不致醉酒鬧事;並且會獲得聰明博學的果報。不然的話,固然為人厭棄;並且會導致愚蠢無智,甚至墮入三惡道的苦報。

  輕重差別

  五戒之中,前四戒稱為性戒或根本戒,如果違犯瞭的話,固然直接傷害別人;自己亦會招致苦報。這不但是佛陀所禁止,就是社會上的道德和法律也不能接受。第五不飲酒戒稱為遮戒或護戒,飲酒雖然不致直接害別人,但不飲酒郄有防范過失的作用。

  圓滿受持

  我們如果能完全受持五戒,必然會成為一位仁慈愛物、聰明智慧、受人信賴、有道德操守的完美君子;來生必定不會墮入三惡道,擁有一個前途光明的人生;而且有效的節制欲望,對解脫生死輪回有莫大的幫助。便應該進而奉行十善。

  奉行十善

  善惡區別

  我們能夠完全遵守五戒的話,便應該進而奉行十善。

  甚麼是善呢?我們所做的事,不單對自己有利,對別人也有利;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而使別人受惠的,便稱為善。反過來說,如果所做的事,是單純為瞭一己的私利,而損害別人的,甚至對己對人也沒有好處的,便稱為惡。善業會帶來自己和別人的利益和快樂;而惡業隻會帶來損害和痛苦。

  積極行善

  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不僅不應該作惡,還要積極行善,所以佛陀常常勉勵奉行十善。

  內容功德

  甲身三善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這與五戒的前三項相同。我們除瞭不要幹犯戒條之外,還要愛眾生、樂善好施和重禮守規。

  乙語四善

  四、不妄言亦即五戒中的不妄語戒。我們除瞭要誠實之外,還應該把自己學問和所領悟的佛理教導眾生。

  五、不綺語我們的言語必須端正,不要說無聊、戲謔和阿諛諂媚的話。能夠做到不綺語,可以獲得別人的信賴;不然的話,便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和尊重瞭。

  六、不惡口我們談話必須謙虛有禮,不要說粗惡、尖刻、使人難受的話。能夠做到不惡口,便會得到別人禮貌的對待,聽到溫和親切的話;不然的話,便會受到不禮貌的對待,聽到粗惡難受的話。

  七、不兩舌我們不要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大傢應該衷誠合作、互相忍讓。能夠做到不兩舌,便可與親友維系深厚的感情;不然的話,不但與親友感情破裂,還會招致很多敵人。

  丙意三善

  八、不貪我們對不應得名利、權位,不要存有非份之想,要做到安份守己,遠離貪欲。能夠做到不貪,便可避免沉溺於物欲;不然的話,便會變得貪得無厭瞭。

  九、不嗔我們對人應該慈悲寬恕、不存敵意。能夠做到不嗔,便可以收斂脾氣、增長慈悲;不然的話,便會變得兇狠暴戾,令人生厭。

  十、不癡我們不要存有邪見;要有清晰的頭腦,對事理要有正確的見解--深信有因緣果報、六道輪回和涅槃解脫的事實。能夠做到不癡,便可以去除愚癡,增長智慧;不然的話,便會變得愚癡無智瞭。

  圓滿受持

  總括來說,履行十善不但做到身業和語業清凈,而且連行為的動機也得到凈化,這樣,來生固然可以生天享受福樂;更可以藉著這個基礎,進一步修學,漸漸達到阿羅漢的階位,可見十善是一切善行的根本。反過來說,如果經常違反十善的話,來生必定會墮落到三惡道中受苦瞭。

  八正道法

  解脫方法

  能夠遵行五戒、十善,固然是為自己的未來投生人間、天上鋪設好康莊大道;但如果進一步希望斷除煩惱,解脫生死輪回,便必須修習八正道瞭。

  八正道是原始佛教最基本的修行方法。所謂道,是指途徑或實踐方法。由於這八項實踐方法既不像苦行派的刻苦,又不像傢居者的逸樂,而是順從著不苦不樂的中道而行,是正確無誤的,所以稱為八正道。

  各別內容

  八正道的內

  容如下:

  一、正見是指遠離一切不正確的見解,正確地瞭解四諦、十二因緣,五蘊等真理。

  二、正思維又稱正志。是在正見的指導下,如理而思維。一方面避免抱有不良的動機;另一方面更確立求解脫的志向。

  三、正語說話的內容要符合佛理,誠實可靠。避免妄言、綺語、惡口和兩舌。

  四、正業在行、住、坐、各方面都要合乎戒律,合乎道德。不要違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和飲酒等戒條。

  五、正命要過合乎佛教戒律、合乎社會法律的經濟生活。避免從事屠宰和售賣人口、武器、酒類、毒品等行業。

  六、正精進又稱正方便。即有恒心地依著前面五項來修行,向著解脫生死輪回的方向邁進。

  七、正念要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以免生起邪念,並且要牢記佛陀的正法。

  八、正定正確地修習禪定,以求精神集中,遠離雜亂的思想;進而心境平和,達到沒有煩惱的清凈境地。

  總歸三學

  這八正道法可歸納為戒、定、慧三學。正語、正業、正命屬於戒學,持戒可以使我們身業清凈,止惡生善。正念、正定屬於定學,修習禪定可以把我們的心意集中,掃除一切雜念,令到內心清凈。正見、正思維屬於慧學,智慧能使我們正確地觀察宇宙人生的真相,從而斷除一切迷惑,達到到解脫的境地。而正棈進是貫徹三學的動力。可見,隻要我們堅定地實踐八正道法,必然會獲得解脫。而一般人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秉承八正道的精神對生命抱有正確的態度,努力使自己的品德完美,必定會得到圓滿幸福的人生。現將八正道與戒、定、慧三學的關系列表說明如下: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