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
大願網學佛頻道主要為廣大佛弟子提供佛教基礎知識學習,佛經、佛咒、佛教人物、法師開示、佛教問答等相關佛學內容供網友了解學習
無著、世親的瑜伽行派(下) 思想概要 萬有分類 瑜伽行派將一切法分為五類, 共一百種。 此五類是﹕ 一、色法, 指有質礙及變化的物質, 共有十一種。 二、心法, 指八識,...
簡捷易行的凈土法門 凈土意義 諸佛剎土 凈土, 是相對於六道眾生所居住的穢土來說的, 即佛、菩薩所處清凈莊嚴的世界。 我們由於煩惱未斷, 受著業力的牽引, 因此不...
《法華經-方便品》選 【題義】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 現存的漢譯本有三個, 分別是西晉竺法護所譯的十卷的《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八卷《妙法蓮華...
《阿彌陀經》選 【題義】 《阿彌陀經》是早期的大乘經典,主要宣揚西方阿彌陀佛的凈土,鼓勵我們發願往生和說明往生的方法。 大乘佛教興起以後,凈土法門也隨著流轉...
《般若波羅多心經》 【題義】 在大乘佛教的成長過程裡, 最結集完成面世的, 是「般若類」的經典;其中, 以玄裝法師所譯的六百卷《大般若經》至為完備, 而本經卻由於簡單...
《中論-觀有無品》 【題義】 在西元二三世紀間, 各種大乘佛經逐漸面世, 很多有學問的論師把它們組織整理, 漸漸形成各個不同的學派, 而最先取得巨大成果的, 便是龍樹菩...
《唯識三十頌》選 【題義】 《唯識三十頌》是世親菩薩晚年的著作, 其撰論的目的在於「破執顯理」, 彰明唯識中道的思想。 因當時佛教界內存在著不執於有, 便墮於空的...
佛教的傳入 傳入路線 水陸兩路 根據文獻的記載,佛教是經由水陸路傳入中國的。陸路經由中亞細亞及新疆到達中國,從漢武帝經營西域以來,這條陸路成為東西交通的要道...
中國佛教歷代概況 魏晉概況 方等般若 三國時代從西域或印度來的僧人,所翻譯的經典以小乘較多,而大乘經典亦已間有譯出,其中著名的翻譯傢有支謙和康僧會。至兩晉以...
破邪顯正的三論宗學說 三論立宗 印度發展 三論宗乃中國佛教的宗派,由隋吉藏所創立。此宗由於繼承印度中觀派的思想,以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及提婆的『百...
開創中國特色的天臺宗學說 天臺立宗 此宗得名 天臺宗是中國最早成立的佛教宗派,這宗的實際創始人是智顗大師因常住浙江天臺山,於是稱他所創立的宗派為『天臺宗』...
圓融無礙的華嚴宗學說 華嚴立宗 依經立名 華嚴宗是由唐代法藏〈即賢首大師〉創立的中國佛教宗派。它以『華嚴經』為主要所依經典,所以稱為華嚴宗。而由於此宗之...
以心傳心的禪宗 宗名由來 禪的意義 『禪』源出於梵語『禪那』一詞,亦有以音義合譯之為『禪定』。意譯為『思維修』,即運用思維進行的修持活動;或『靜慮』,即靜止身...
大乘玄論二諦義選 【題 義】 『大乘』是相對於小乘而設立的稱謂。在印度,大乘思想是指般若、中觀唯識和如來藏等思想。最早的般若思想約開始於公元前後,對菩薩修行...
始終心要 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 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舉一即三, 非前後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悲夫秘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