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

大願網學佛頻道主要為廣大佛弟子提供佛教基礎知識學習,佛經、佛咒、佛教人物、法師開示、佛教問答等相關佛學內容供網友了解學習

  • 專介凈土--念佛法門

    專介凈土--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何以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法門呢?因為其他修持法門,最初須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斷惑證真,方能有所成就;倘若教理不明,盲修瞎煉,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縱然深明教理,精進不懈,然倘煩惑絲毫未盡,依舊不脫生死輪回。所以這些法門,稱之為仗持自力修持的法門。...

    於凌波 基礎常識 2022-09-05 11
  • 比丘

    比丘

    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一般意譯為“乞士”,俗稱“和尚”。佛家指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條。《大智度論》卷三列舉了比丘的五種意譯:乞士、破煩惱、出家人、凈持戒、怖魔。...

    admin 基礎常識 2022-09-04 17
  • 四威儀

    四威儀

    四威儀:欲瞭生死,先要循規蹈矩,如孔子之制禮作樂,亦無非教人規矩,與佛教律威儀無異。執身即除習氣,身得自申則心有依處,故古人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有執身次序的偈語曰...

    常林居士 基礎常識 2022-09-04 12
  • 什麼是超度?

    什麼是超度?什麼是超度?什麼是超度?

    超度是通過給亡人做一些佛法的施救,而真正得益的是活著的人,《地藏經》說:“如精勤護凈,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如果子女或後人,精心勤力護凈、設食,奉獻佛僧,求十方僧人之福,則命終之人,就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

    admin 基礎常識 2022-09-02 9
  • 智渡法師答:修持大悲咒有什麼意義?

    (1)能得安樂,(2)除一切病,(3)延年益壽,(4)常得富饒,(5)滅一切惡業重罪,(6)永離障難,(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8)遠離一切諸怖畏,(9)成就一切諸善根,(10)臨命終時,任何佛土,隨願得生。...

    常林居士 開示問答 2022-09-01 6
  • 大日如來

    大日如來

    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至高無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階層的佛,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如來。密宗所有佛和菩薩皆自大日如來所出,在金剛界和胎藏界的兩部曼荼羅中,大日如來都是居於中央位置,他統率著全部佛和菩薩,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admin 佛部 2022-09-01 45
  • 舍利的種類

    舍利的種類舍利的種類舍利的種類

    舍利的種類,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經過火葬,而全身不會腐爛,這種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薩;碎身舍利,則是火葬後的遺骨,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屬於頭發的,紅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綠色或五色班斕的舍利子。...

    常林居士 基礎常識 2022-09-01 27
  • 什麼是三皈依?

    什麼是三皈依?

    三皈依從本質上講是皈依覺、正、凈自性三寶,即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皈依從佛教形式上講指的是皈依佛、法、僧三寶。...

    常林居士 基礎常識 2022-09-01 13
  • 莊嚴

    莊嚴莊嚴莊嚴

    是嚴飾佈列之意。即佈列諸種眾寶、雜花、寶蓋、幢、幡、瓔珞等,以裝飾嚴凈道場或國土等;皆在表示對佛之崇敬,使敬拜者生起虔敬之心。經典載,佛說華嚴、般若經時,其場地以種種妙色...

    常林居士 基礎常識 2022-08-31 20
  • 具足戒

    具足戒

    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為這些戒律與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稱具足戒。關於具足戒的條目,雖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內容是相同的。...

    常林居士 基礎常識 2022-08-31 39
  • 密宗修行

    密宗修行

    密宗的修行雖然在西藏得以保留完整,並廣為流傳,但在漢地卻如鳳毛麟角,甚至被人誤解。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熱的興起,“密宗”隨著“藏密氣功”的概念,被人所知,但是大多數人對這種佛教古老的修行方法的認識隻是停留在“功法”的一般概念上,一知半解。...

    常林居士 基礎常識 2022-08-28 43
  • 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今天我給大家要講《心經》。這個《心經》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個字“空”,這個“空”就是不帶有任何的執著。其實像這樣的場合,對我來說像這樣的場合講經也是我人生當中首次,所以我也有很大的壓力。但是我想既然講《心經》,講了“空”,就應該放下。放下許多的不安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學佛心得。...

    admin 講解 2022-08-25 0
  • 妙法蓮華經後序

    法華經者,諸佛之秘藏,眾經之實體也。以華為名者,照其本也;稱芬陀利者,美其盛也。所興既玄,其旨甚婉;自非達識傳之,罕有得其門者。夫百卉藥木之英,物實之本也;八萬四千法藏者,道果之原也,故以喻焉。...

    admin 原文 2022-08-21 0
  • 譯文:妙法蓮華經 「序品第一」

    那時,釋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與佛隨行共處的有一萬二千多名大和尚,他們都已達到阿羅漢的果位,所以,他們已沒有各種欲望和雜念,再也不會產生愚昧者日夜纏身的煩惱,使自身獲得瞭真正的實惠。由於他們均已修身煉到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精神境界,所以,個個身心快樂,逍遙自在...

    admin 譯文 2022-08-18 0
  • 譯文: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時,世尊結束禪定,安詳地告訴舍利弗說:“諸佛的智慧深奧無比,難解難入,所有聲聞、辟支佛二乘之人不得知曉。為什麼呢?因為佛之所以能成為佛,關鍵在於他曾親近供養過成百上千、數萬數億以至無量無數個佛,並隨順諸佛修習,盡行諸佛無量種道法,勇猛無畏,精進不怠,名聲普聞於大千世界,成就瞭前所未有的深妙法門。佛隨宜說法,因機施教,所演法義微妙難解...

    admin 譯文 2022-08-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