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八、廿九、卅課、綜合指要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第廿八、廿九、卅課 綜合指要

  1.綜觀各宗所判的教相,都是各把本宗所宗的經典或教理,抬為第一,認為是唯一瞭義之教。如天臺宗判法華涅槃為圓頓教,賢首宗判華嚴為圓教,法相宗判解深密經,為大乘中道教,凈土宗以念佛具自他二力, 為易行道,律宗以種子為戒體,躋戒律於一乘圓頓大法,真言宗以密教為如來內證智境等皆是。因為他們所見如是,所宗如是,自然所說也必如是,所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並不算自跨,因其各有充份理由也。唐清涼國師說:「如來一味法雨,雖隨機施教,最後終歸一實,有仃可分?」這幾句話,倒是於我法中,作師子吼矣。

  2.北魏滅佛,罪不盡在太武帝,僧伽不守戒律,其行為怪誕,超出修道范圍,實應負大部份責任。請問:佛寺蓄兵器做什麼?這是那一部經所教?是不是破殺戒?佛寺置釀酒器具做什麼?這是那一部經所教?是不是破酒戒?佛寺寄存官吏富人財物,這是那一部經所教?是不是破不持金銀寶物戒?僧伽不修道,破根本大戒,謀為不軌,贓證俱在,權臣從而譖之,人主又安得不下令滅佛。所以若說太武帝害瞭和尚,倒不如說和尚害瞭太武帝,自己做出事來,累他君臣們,千劫萬劫,受地獄罪報,豈不冤枉。吾人隻要看:帝初時優禮慧始禪師,邀請均高、玄高二師,為太子之師,足見其對於佛教,本有好感。假使他到長安時,見到佛寺戒律精嚴,威儀整肅,生起崇敬心,雖有十個崔浩,亦無所用。可知戒律就是佛法的壽命,戒律破壞時,佛法便也消滅瞭,可畏哉!

  3.若說不耕就不應食,這主張很像孟子時的許行。那麼,古代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他們都沒有耕田,也都沒資格吃飯瞭。今時的工商學兵,及一切官吏公務員,他們都沒有耕田,也都沒有資格吃飯瞭,這樣說起來,沒有資格吃飯的人太多瞭,豈但和尚。所以隻應問:這人有沒有工作?所做的工作,是否有益於人群社會?如果有益,就是不耕,也有吃飯的資格。韓愈隻瞭解和尚會吃飯,根本就不瞭解和尚所做的工作。二千年來,中國若沒有佛教,則社會風俗的情形,恐怕就不是今時這樣子瞭。做匡正人心,移風易俗,甚至拔苦出世的大工作,以補救政治法律所不及的人們,連粗菜淡飯,都吃不到,憑良心上,那也說不過去罷。

  4.不明白佛教,才會滅佛,明白瞭之後,崇拜尚恐來不及,又怎會破壞呢!佛門若再不向大眾弘法,始終讓世人,永遠隔膜猜疑仇恨的話,那麼,繼三武一宗的人多著呢。外道外教,唯物論者,仇視佛教者,假如有一人握政柄,豈不是還要滅佛。所以弘揚教義,使不知者,生起正知正見,間接就是保全佛法。行者自身,亦當念諸法無常,趕快趁佛日光輝,身體健康時,努力修行,修一日是一日,一切因緣所生法,皆未出生住異滅的定律,吾身如是,環境上一切事物,亦皆如是也。

  5.佛教到中國後,道教始終作它的死對頭,第一次是在漢明帝時,由五嶽諸山道士褚善信等,奏請比試開其端。其後北魏太武帝的排佛,是道士寇謙之,及其徒崔浩促成之,北周武的排佛,是道士張賓等促成之,唐武宗的排佛,是道士趙歸真等促成之,宋徽宗的排佛,是道士林靈素等促成之。究其原因:區域觀念,飯碗問題,這八個字可以說盡,其實皆是執我所發生的作用,自古已然,於今為烈,甚矣我法二執之不易破,而眾生之不易成佛也。

  6.僧傢的責任,言其大略:保持法統,使不陵替墮落,二、寺宇、佛像、經卷、法哭等,予以保存應用,三、宣揚佛法,令得正知見,四、領導世人,皈依三寶,出三界火宅,五、自修出世法,六、匡正世道人心,以補法律政治不及。即就上述六種工作言之,責任不可謂不大,如果都能夠一一實施圓滿,則其所成就處,就不知比較農工商賈輩,重要若幹倍、自願拋別傢庭,放棄五欲樂,而擔任做這樣工作的人,為什麼不應該吃一碗飯呢?壞僧當然應依法處分,然而絕不宜像魏太武一般,見一寺不守戒律,遂廢除全國佛法,盡殺僧尼,這可比因一人犯法,而殺盡全國人民,此種辦法,是否合理呢?

  7.破壞佛法的人,往往遭到奇禍,這並不是佛菩薩責罰他,佛菩薩若起鎮心,與無知的凡夫計較,必欲責罰之而後快,如果有這樣的佛菩薩,則佛教早就應該摧毀瞭。這其中:第一、佛法是續有情的慧命者,若加毀滅,則使一切眾生,慧命皆斷。第二,佛法能拔世間苦,度有情出三界輪回,若加毀滅,則使一切界生,永淪苦海,無超脫之日。第三,佛法能作世人福田,使隨喜功德者,後世得大安樂,若加毀滅,是壞大眾福田,使不得安樂。僅僅舉出上述三大理由,那麼,破壞佛法者,其罪惡較諸作十惡五逆,已深重千萬倍,乃至無法計算。這樣縱有福壽,也必剝凈盡,身遭禍殃,何用菩薩再來責罰他呢?至於護法神祗,鎮心未泯,或加呵譴,此則有之,亦如治安憲警,對於亂民,施以懲法,不足異也。

  8.老莊主張清凈無為,其學說原與佛教相近,我相信老莊若遇釋迦,亦必歡喜贊嘆,決不至沖突。例如:老子言致虛極。守靜篤,為無為,莊子言離朱與智,皆不得玄珠,惟象罔得之,這與佛傢涅槃寂靜的法印,無分別智的行相,大有契合。降至後世,因為利害的關系,道教遂視佛教為眼中針,時施排擠。非排其教義不足度人,實排其奪我飯碗,末法鬥爭堅固之端,實肇於此,蓋此時的道徒,皆張道陵所出,並不知有老莊矣。此念一起,惡心所中的貪、鎮、疑、慢、惡見等根本煩惱,忿、恨、惱、誑、、害、嫉、無慚、無愧、不正知、散亂等隨煩惱,都跟著起來。勝負尚不可知,而三惡道的資糧,卻先成辦,則其大禍害,不在於目前,早伏於身後。修道竟修入三惡道,豈始願之所及,然而事實上竟然如此,古時如是,今時亦如是,甚矣鎮嫉之心不可有也。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