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課、佛法初入中國及釋道的比試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第二十一課 佛法初入中國及釋道的比試

  佛法傳入中國,據史書所載,系始自後漢,其實後漢以前,中國已有佛法。列子 (1) 曾引述孔子語:「丘聞西方有聖人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可知孔子已知有佛。據朱士行經錄載:「秦王四年,西域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始齏佛經來華,王怪其狀,捕之獄,旋放逐於國外。」可知始皇未稱帝前,已有沙門及佛經,到達秦國。魏書釋老志載有:「前漢武帝元狩 (2) 中,霍去病 (3) 獲昆邪 (4) 王所獻金人,長丈餘,帝以為大神,列於甘 泉宮,焚香禮拜。」可知漢武帝時,佛像已到中國。上述事實,隻能算是佛教到達中國的肇端,並沒有正式的宏傳。

  直到東漢永平七年 (5),明帝夢金人,飛行殿庭,頂有圓光,明旦以問群,是何祥瑞?太史 (6) 傅毅對曰:周書異記載:昭王時,有五色光,入貫太微,太史蘇由奏曰:有大聖人,生於西方,故現此瑞,一千年後,聲教至此。王命勒石記之,陛下所夢,其是矣。於是帝遣郎中 (7) 蔡愔,博士 (8) 王遵,中郎將 (9) 秦景等十八人,往求佛法,至月氐國 (10),遇攝摩騰 (11) 竺法蘭 (12) 二尊者 (13),以白馬載佛經像,欲來中國弘法,遂請同來。至永平十年 (14) 到洛陽,暫住鴻臚寺中 (15),後乃建白馬寺居之,二尊者遂譯出四十二章經 (16),是為中國有佛寺,及翻譯佛經的開始。

  新來的佛教,頗受朝廷的崇奉與保護,於是五嶽諸山道山 (17),心懷忌妒,上表雲:「陛下棄本逐末」,求教梵僧,恐非大道,臣等五嶽諸山,多有聰明智慧,博通經典者,請與試驗。臣等經術,悉能瞭瞭,太虛符咒,並皆明白,吞符餌氣,策使鬼神,入火不燒,履水不溺,願與比較。」帝許之,擇於白馬寺南方,築三臺,分置釋道經典,及佛舍利 (18),舉火焚之,道經悉成灰燼,佛經則光焰煥發,火不能燃,攝摩騰,竺法蘭,踴身虛空,現諸神變,說偈曰:「孤非師子 (19) 類,燈非日月明,池無巨海量,邱無嵩嶽榮,法雲垂世界,法雨潤群萌,顯通希有事,處處化群生。」

  此時道士六百二十八人 ,立即改皈佛教。司空劉峻等,二百六十人,京師士庶三百九十人,帝後宮陰夫人,王倢伃 (20) 並彩女等一百九十人 (21),見此神異,俱求出傢,期於修證聖果。帝乃敕建十寺,城外七寺安僧,城內三寺安尼,由是三寶皆備,佛法大行。

  【註釋】

  (1) 列禦寇戰國時鄭人,其學本於黃帝老子,著有「列子」一書,中多寓言,唐天寶元年,詔號為沖虛真 經,宋景德中,又加稱沖虛至德真經,晉張湛作註,共八卷。

  (2) 為漢武帝年號。

  (3) 漢平陽人,伐匈奴,先後凡六出塞,以功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卒謚景桓。

  (4) 為匈奴的屬部;其地在今甘肅境。

  (5) 東漢亦稱後漢,永平是明帝年號。

  (6) 史官之稱,兼管天文星歷事。

  (7) 皆漢時官名。

  (8) 皆漢時官名。

  (9) 皆漢時官名。

  (10) 國名,讀音如肉支,有大小之分,小月氐在甘肅西境,大月氐盛時,國境包括印度恒河流域,克什米爾、阿富汗、及蔥嶺東西之地。

  (11) 見第七課註七。

  (12) 見第七課註八。

  (13) 德智俱尊,所以稱為尊者,本是阿羅漢的尊稱。

  (14) 為佛滅後五五二年。西紀六七年。

  (15) 鴻臚是官名。在周名行人。掌朝覲聘問之事,在秦名典客,掌諸侯及歸義蠻夷事,其任務類似今之外交部。寺是官舍,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其初僅用於衙署之稱,自攝摩騰竺法蘭來華,初止於鴻臚寺,後又建白馬寺以居之,從此專以僧眾所居名為寺,沿習至今。

  (16) 詳第七課註九。

  (17) 南嶽褚善信,西嶽劉正念,北嶽恒文度,東嶽焦德心,中嶽呂惠通,與諸山道士費叔子等一千二百人。

  (18) 佛、菩薩、羅漢、高僧等,寂後燒之,每凝結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為骨舍利,赤色為血肉舍利,黑色為發舍利,亦有雜色者,則系綜合所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無量功德所聚。若是佛舍利,世間無物能壞之,菩薩以次,則堅度遞減。

  (19) 獸名,即獅子,古皆作師子。

  (20) 倢音接,言接幸於上也,伃音餘,美稱也,為漢女官名,武帝所制,位比上卿,爵比列侯。

  (21) 另一說:為陽城侯劉善等一千人,四嶽道士呂惠通等,六百二十八人,王夫人與宮媛二百三十人,皆出傢修道,褚善信、費叔子、自憾而死,未得度。

  【習題】

  (一) 舉出三種證據來,證明東漢明帝以前,佛教已到達中國。

  (二) 說出東漢明帝遣使西求佛法的起因,及騰蘭二尊者,來華的經過。

  (三) 一、中國第一所佛寺是什麼寺?二、第一部譯成的佛經,是什麼經?三、我國最初的比丘尼,是什麼人?

  (四) 釋道二教,如何比試?結果作樣?

  (五) 舍利是什麼東西?何故而有?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