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課、綜合指要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第四、五、六課 綜合指要

  1.時間的演進,促使世界局面,發生變化,這一事是不可思議的。萬法無時不在生滅的途徑上,新陳代謝,時代的巨輪,每一剎那都在旋轉著。蛻變的結果,在眾生世間方面,無者忽然而有,幼者忽然而壯而老而死,循環不絕;在器世間方面,高岸夷為深谷,滄海變作桑田,最後則劫火洞然,一切皆滅。過若幹時,新世界又復產生,依舊熙熙攘攘,這其間所有的人和物的變遷,在時間未到時,決非世人智力,所能預測。當鉆木取火時代,決料王到有電炬霓虹燈,當蓬矢桑弧時代,決料不到有核子武器,洲際發彈,然此僅僅幾千年的距離而已。鐵輪王的出世,距今尚有二百萬年,金輪王則須八百萬年,幾百萬年以後的世界現象,較諸目前,當然無一相同,萬不可根據今時的眼光,否定佛說幾百萬年以後的世界,例如彌勒下生經中,佛告舍利弗:「屆時海水漸減三千三百由旬,顯出輪王大路,贍部洲之陸地,即增廣至萬由旬,其時輪王出現,有情充滿,國土富盛,無諸災難,男女皆由善業生,地無荊棘,惟生軟草,香稻自出,美味充足,樹生衣服,眾彩莊嚴,人壽皆八萬歲,無有疾苦,離惱常樂,具有端嚴,色力圓滿。」據此則轉輪聖王的出現,實為未來世界中,一宗不可思議之事,出於聖言,不可不信也。

  2.根據經中所說轉輪聖王的情形,可知輪王前生,是修福業,而不回向凈土者,是未斷色欲者,是修福多而修慧少者。職是之故,他雖然有四種福,為天第一,然而八萬四千歲後,也不能不歸於幻滅。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學者須多修慧業,力求出世。若是行善修福,則必須回向功德,求生凈土,永脫三界,得究竟樂,莫貪世間頑福,福盡仍墮諸惡道中也。

  3.「苦」是人人所憎惡的,說起苦,無人不是談虎色變,這是人情,不足為怪。不過,苦是有它的因,一切惡念和惡行,如貪、嗔、疑、驕傲、慳吝、多欲等,皆是苦因。隨時在思想和行為上檢點,努力除去因心,則果法便無從生起,這是菩薩的舉措,所謂菩薩畏因。平時放縱六根,不加約束,種下許多不規律的言行,略不介意,待到苦果降臨時,思欲逃避,這是眾生的舉措,所謂眾生畏果。一般世人,不知此義,隻得隨業流轉,那也罷瞭,學佛的人,既明佛理,知因達果,就不應再種苦因,以招未來的苦果瞭。一方面對於逆境,當予以順受,生起懺悔心,努力行善,以期轉業,這是佛子的正行。

  4.苦並不是壞東西,世間若無苦,則無人修佛法,出三界,北俱蘆洲所以列為八難之一,便是一個例子。如此看來,所有傢散人亡,疾病顛沛,貧窮孤苦,天災人禍,在警覺者言之,都是絕好消息,並非惡兆。佛法是建立在苦上面,三世諸佛,皆以苦為師,得成正覺。當初悉達太子,學外道,修苦行,形消骨立,到瞭浴尼連河,坐菩提樹下,已是山窮水盡,死卻一切心,然後乃悟妙道。王守仁忤權貴,謫龍場驛,流離困頓,竊念聖賢處此,更有何道?由是乃悟入心地,發明致良知之理,這都是苦能助道的好例子,如此看來,舒適的生活,簡直是禍水瞭。龐蘊居士,把財寶盡沉江中,全傢過著農工的生活,所見遠矣。

  5.一切環境,不管是順是逆,善用之,皆是有益,不善用之,皆是有損。例如富貴有權勢,如善用之,則億萬人受其利,堯舜是也。如反用之,則流毒四海,桀紂是也。貧窮困苦,如善用之,則知苦、斷集、修道、入滅,正是轉凡成聖的大作用。如反用之,則因苦起惑,因惑造業,淪而為盜竊貪婪,終於墮入三塗,難於救拔。佛弟子對於苦,應認為是前業果報,甘心順受,一面咬緊牙根,努力修持佛法,以期離此濁世一瞭永瞭,這才是正如見人,這樣「苦」反成為恩物瞭。

  6.十八界中,六根是六種工具,六塵是六種外境,工具是被動的,外境是無知的。至於六識呢?前五識對於外境,隻是現量, 不加分別,一切愛憎如何措施的大權,全操之於意識,所以十八界的首腦,就是意識。學者做工夫時,如坐禪、念佛、誦經、持律、乃至應付一切環境,隻要控制這一個意識,則大局便已安定。八識規矩頌,頌意識曰:「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則此識力量之大,及其左右大局之重要,均可想見。

  7.生老病死四苦中的生苦,是指出娘胎時的生產苦,然而此生字,也可以作生存解,如此即可包括日常生活在內,因為人生與憂患俱來,所有衣食處世,在一生的過程中,無一不是眾苦充滿,歷盡辛酸,故曰生苦也。如此則生老病死四苦,在時間上,便可以包括:從出胎至入棺,從無間斷,否則從初生即達老病,中間尚有幾十年時間,未經判定是苦也。

  8.分析教義,不宜拘泥呆板。當貫通融會,聞一知十,如是則觸處無礙,而玄解開矣。例如愛別離苦,范圍甚廣,凡好景凋逝,財寶損失,皆屬愛別離范圍,不但親朋分袂也。怨憎會苦,范圍亦廣,凡戰火波及,天災遭遇,蛇咬車撞等,皆屬怨憎會范圍,不但仇人見面也。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