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課、印度佛法的三個時期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第二十課 印度佛法的三個時期

  佛滅度後,印度的佛法,可以分作三期來觀察,每一期為時約五百年,過此一千五百年後,佛教也就絕跡於印度瞭。

  第一期 小行大隱時代

  釋尊一生,說法四十九年,除阿含時代,占十二年,純說小乘經教外,其餘華嚴、方等、般若、法華、涅槃諸時代,共三十七年,皆說大乘經教。

  佛滅後,除上座與大眾二部,在窟內窟外,各結集小乘三藏外,文殊、彌勒等菩薩,與阿難尊者,在鐵圍山中,亦結集大乘三藏。又窟外大眾部,所結集的經、律、論、雜、咒、五種法藏中,屬於大乘類者亦不少,並非純乎小乘。

  大乘教法,雖經鐵圍山和窟外的結集,然而在佛滅後五百年間:全印度所弘揚的佛法,多屬小乘,在這時期,雖然也有大乘佛法,夾雜其間,然而由於小乘教法盛行的緣故,大乘教法,就隱沒不彰,所以在這最初五百年中,可以名為小乘盛行,大乘隱沒的時代,同時這五百年,也是所謂正法時期 (1)。

  第二期 大主小從時代

  初期五百年過去瞭,直至第六百年時,馬鳴菩薩 (2) 出興於世,造瞭大乘起信論 (3),大莊嚴經論 (4),大宗地玄文論 (5) 等,極力提倡大乘佛法,由是大乘教義,始重光於世。到瞭七百年頃,龍樹 (6) 提婆 (7),應運而生,為欲對破小乘一切有部等法執,乃廣造諸論,以明大乘畢竟空義 (8)。到瞭九百年頃 (9),學者因受瞭龍樹學說的影響,多數執空,陷於斷滅見,由是無著 (10),世親 (11) 根據瑜伽 (12) 唯識 (13),學理,發揮大乘妙有之理 (14),說種子 (15) 能生一切,因果不空。經過這兩番陳義之後,大乘佛法,乃風行全印,使小乘成為附庸,所以在第二五百年中,可以名大乘為主,小乘為從的時代。

  第三期 密主顯從時代

  二期五百年過去瞭,約在佛滅千二百年間,大乘空宗的清辯論師 (16),根據畢竟空義,破斥有宗。大乘有宗的護法論師 (17),根據如幻有義,破斥空宗,其徒宗之,遂成空有之諍,使大乘分裂為二,同時小乘則趨於衰微。

  此時有龍智菩薩 (18),弘揚密咒 (19),把密咒來融攝印度風習,因之密咒乃漸發達,此時大小乘佛法,皆依附密咒而流行。直至佛滅千三百年間,因內有婆羅門教的復興,外有回教的侵入,遂使佛教漸趨沒落,終至絕跡於印度,所以在這第三五百年中,可以名為密咒為主,顯教為從的時代。

  【註釋】

  (1) 佛雖滅度,法儀未改,有教、有行、有證果者,是名正法時期。釋尊法運期限,各經所載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之說。

  (2) 中又竺人,初為外道,善辯論,後為 肋長老所折服,遂皈正道,大宏佛法,催伏邪外,尤以著起信論,重光大乘宗旨,貢獻最大。

  (3) 有二譯本,一為梁真諦譯,一卷,二為唐實叉難陀譯,二卷,以梁本流通最廣。

  (4) 十五卷,姚秦羅什譯,內集種種之因緣譬喻,以勸誡人。

  (5) 二十卷,陳真諦譯。

  (6) 亦譯為龍猛,出世於南天竺,學照淹博,傳說他從龍宮取出華嚴經,開南天鐵塔,取出大日經。其學偏於法性空方面,與有部的思想對立。

  (7) 南天竺人,為龍樹弟子,付法藏的第十四祖。

  (8) 造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七十空論、以解釋般若系的經,發揚空的思想。造回諍論、六十如理論、以批駁教外學說,闡明空義。

  (9) 或雲一千年。

  (10) 健陀羅國人,先從彌沙塞部出傢,後信大乘,夜升兜率天內院,於彌勒菩薩處,受瑜伽、莊嚴等論,晝則下天,為眾說法,為法相宗之祖。

  (11) 梵名婆藪盤豆,或譯為天親,為無著之弟,生於印度阿逾陀國,造俱舍、唯識等、大小乘論各五百部,被號為千部論主。

  (12) 即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彌勒菩薩說,無著記錄,唐玄奘譯。是唯識學的根本論,說妙有而不說性空,其中闡明瑜伽師所行的十七地,故名瑜伽師地論。

  (13) 唯與惟通,世間諸法,惟識所現,因一切法皆不離識,故名唯識。

  (14) 無著承彌勒菩薩的瑜伽法門,誦出瑜伽師地諭、分別瑜伽論、大乘莊嚴經論、辨中邊論、金剛般若論。並造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阿毗達磨論等,廣說法相唯識妙理。其弟世親,則造唯識二十論、三十論、佛性論、十地經論、涅槃論等數百部大乘論,以宣揚大乘有宗的教義。

  (15) 法相宗將阿賴耶識中,能生一切的功能,名為種子,猶如草木的種子能開花結果也。

  (16) 承龍樹中觀的宗旨,作大乘掌珍論,以破護法的有宗,而立空宗。

  (17) 南印度人,極弘瑜伽唯識之旨,與清辯爭空有之義,作三十二寂,傳法於戒賢論師。

  (18) 為龍猛的弟子,金剛智之師,密宗第四祖,壽逾七百,面貌若三十歲人,玄奘法師曾遇之於印度,龍智勸其學密乘,奘師以非素願辭。

  (19) 密宗的神咒,即陀羅尼也。

  【習題】

  (一) 解釋:一、小行大隱時代。二、大主小從時代。三、密主顯從時代。

  (二) 佛滅後,第二期五百年初,首先提倡大乘佛法的,是什麼人?

  (三) 龍樹菩薩,曾造過什麼論?以闡明大乘畢竟空義。

  (四) 一、瑜伽。二、唯識。三、種子。作何解釋?

  (五) 空有之諍,起於何時?何人?結果怎樣?

  (六) 首先提倡以密咒來融攝印度風習者是何人?

  (七) 印度佛教,漸趨沒落,是在佛滅後若幹年?它的兩個主因是什麼?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