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一五、福德與窮困
一五、福德與窮困 誰也知道,窮困是苦,福德是樂,然而這福又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這當然是從德來的。要怎樣才叫做有德?總括一句話,就是給別人得利...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一四、禪定與散亂
一四、禪定與散亂 我以為人生最大的缺憾,莫過於精神散亂,神志錯昧,如果想解決這種痛苦,那就要修禪定。然面禪定也不是亂修,要有明師指教,傳授...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一三、智慧與愚癡
一三、智慧與愚癡 試問一個人到底是愚癡好,還是有智慧好?當然是有智慧好,然而智慧又從什麼地方來?當然要求學。那末要得到世間上各種的智慧,就...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一二、繼往與開來
一二、繼往與開來 明白瞭先覺與後覺的意義,我們做一個佛教徒,應當如何努力才對?一方面要繼續前賢,將三藏聖教,應當如何研究,並且要身體力行,所...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一一、先覺與後覺
一一、先覺與後覺 我常有這樣一個感想:同是一樣的圓顱方趾,然而聰穎與愚笨真有天壤懸隔的相形。有許多聰穎的人,不但一目能觀十行,聞一而知十,...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一○、言教與身教
一○、言教與身教 有許多人不懂得弘法的秘訣,以為隻要會講會說,就可以教化眾生,其實不是這樣簡單。在言教之外,還要再加上一個身教。試看一位...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九、自學與誨人
九、自學與誨人 我記得有一個學生,問孔老夫子說:“你老人傢一定是個聖人吧?”孔老夫子對這位學生笑瞭一笑說:“吾非聖人也,我不過是一個‘學而...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八、在傢與出傢
八、在傢與出傢 有許多人說出傢是快樂,或說出傢是痛苦,其實都是片面的觀察,沒有明白出傢整個的真相。他們以為出傢的快樂,是說出傢人清閑無事...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七、般若與五度
七、般若與五度 在佛經上常見的“六波羅密”,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種又叫做六度,就是佈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六、分利與生利
六、分利與生利 現在有一般人,都以為僧尼是分利不是生利,但我不知道分利和生利的實義究竟是怎樣;不然的話,除瞭農夫、工人、商人這三種人可說...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五、佛教與宗教
五、佛教與宗教 有一班人以為佛教是宗教,還有一班人又以為佛教是哲學,又有一班人還說佛教是合乎科學。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學和科學,現在暫時撇開...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四、消極與積極
四、消極與積極 一般人總以為消極都是不好,都是退化;積極都是好,都是進化。這種邏輯的斷案,靠得住嗎?恐怕不見得吧。試問消極不去做惡,難道也...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三、責任與光陰
三、責任與光陰 一個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負責任和不肯負責任來判斷。假定不肯負責任的話,連自己傢庭中的事業,他也是不願意去做,...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二、思想與文字
二、思想與文字 做瞭一個人不能不說話,假定大傢統統都不談話,那豈不是要變成瞭一個啞世界?然而做人為什麼又要說話呢?那是因為要表達自己內心...
-
菩提心影(四)雜俎篇 一、理智與感情
一、理智與感情 做人的條件雖多,但總括起來不出兩種:一是理智,二是感情。有瞭理智,能夠把握人事;有瞭感情,能夠得人多助。試看自呱呱墮地,一直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