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心經》的要義
三○、《心經》的要義 凡是一種學理,欲簡概說明其整個具體含義,當先瞭解其重點及真理之所在。今講《心經》的要意,即當明瞭《心經》是六百卷《...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九、怎樣能夠達到“無我”的
二九、怎樣能夠達到“無我”的目的 在□□四十年的秋天,有幾位居士來汐止,在我講經的休息時間,提出怎樣能夠達到“無我”目的這個問題,我即席...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八、佛教的因果原理
二八、佛教的因果原理 《書》曰:“作善者,降之百祥;作不善者,降之百殃。”又曰:“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餘殃。”這些話同佛學上...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七、佛教與佛學
二七、佛教與佛學 佛教、佛學、佛化、佛法,從普通的一般眼光來看,似乎沒有什麼分別,但是過細思索一下,它每一個名詞,都有它的用意與解釋的,否...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六、佛法的究竟與方便
二六、佛法的究竟與方便 佛來到世間說法是有他的本願的;本願就是目的,也名究竟。但事實與理想往往相反,本願不能實現時,隻好用方便去達成目的...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五、世法與佛法的不同點
二五、世法與佛法的不同點 世間的學說,是用第六意識分別出來的。例如文學傢、哲學傢、科學傢等,用的都是第六意識。這第六意識,普通叫做思想。...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四、三細六粗
二四、三細六粗 平常有兩句話:“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現在來把它解釋一下,何謂三細六粗?(1)無明業相,(2)轉相,(3)現相,(4)智相,(...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三、佛法的綱要
二三、佛法的綱要 諸位善士!我這次跟隨太虛大師到武漢來,貴會請我講《心經》,因此得有機會來與各位講講佛法。凡學佛者,對於修持佛法,必須有一...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二、佛乘的大意
二二、佛乘的大意 今天是阿彌陀佛的聖誕,特向各位講講“佛乘的大意”。雲何為“乘”?即是車乘。車有小車、中車、大車之別,例如腳踏車、三輪車...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一、大乘佛教的教理行果
二一、大乘佛教的教理行果 在未講這個題目以前,先列一個表如下,然後依表說明。 (圖缺) 我們把上面這個表看過瞭之後,就可以知道佛教的內...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轉識成智的次第與方法
二○、轉識成智的次第與方法 “識”是“心識”,“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識”是“有分別”的,佛的“智慧”是“無分別”的。凡夫與聖人的...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九、種子的條件
一九、種子的條件 說到種子的條件,一共有六條: 甲、剎那滅 “滅”,就是生滅的滅;“剎那”,就是最短的時間。在佛學上說,一彈指間,分析開...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十八、種子的來源
十八、種子的來源 唯識學上要討論的問題雖然是很多,而種子的問題為最重要。說到種子,是要先知道“現行”的意義。現,是現起;行,是行相。例如一...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七、熏習的資格
一七、熏習的資格 一講到熏習,必定有“能熏”和“所熏”;好像用香去熏衣服一樣;香熏衣服,香是“能熏”,衣服是“所熏”。八個識,那一個是能熏,...
-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六、第八識的概要
一六、第八識的概要 一般說來,都以為“識”屬染污而“智”屬清凈的,其實不然,像有漏智是染,庵摩羅識反而是清凈的;但是講到轉識成智,則是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