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廿三、廿四課、綜合指要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初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第廿二、廿三、廿四課 綜合指要

  1.餓鬼和畜生二道,苦報孰重孰輕,至為難言。照三惡道次序,應該是畜生、餓鬼、地獄,可知餓鬼的地位,是在畜生之下,地獄之上,而其所造的惡業,也是較畜生為重,較地獄為輕瞭。然若將多財鬼和牛豕蟲魚等相較,則似乎鬼較畜為樂;若將國王的白象,洋婦的獅子狗,與針咽、焰口、大癭等餓鬼相較,又似乎畜較鬼為樂。但這都是取鬼道的最輕者,與畜道的最重者,或畜道的最輕者,與鬼道的最重者相比較,不是就普通情形而說也。孟子所謂:「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啻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啻色重。」就是這種情形,這隻能算是特殊情形,並非持平之論。

  2.佛弟子不出七眾,而七眾的區別,都是依據戒律而來,無戒律即無七眾,無七眾就是佛無弟子,繼起無人,等於法嗣斬絕,正法毀滅,所以不受戒是天大的禍事。反之,若傳戒受戒,是法王座下,添子添孫,使佛法綿延不絕,可知受戒是極其重要的事,不同小可因緣。

  3.佛住世時,在地下撮起一把土,對弟子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這就是說:三惡道的數量,比人的數量,多過萬億倍。也就是說:世上惡人比善人,多過萬億倍。吾人死後,能不能幸作爪上的泥土,真沒有把握,今生縱不作惡,難保前多生皆不作惡,萬一死後有一個前生的惡業種子成熟,發為現行,則非入三惡道不可。偈雲:「假使千萬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非修凈土,借他力橫出三界,的確沒有甚麼辦法,切勿自作聰明,以致反被聰明所誤。

  4.佛制作戒律,是為一切行人,建立共同的軌范,俾修行者,有瞭標準,其實真正的修行人,不持戒律,亦知趨避。佛門中稍為精進的人,自然不會有飲酒、結花漫、好香塗身、觀聽歌舞等情事; 稍為慈悲的人,自然不會有殺生的情事;稍為方正的人,自然不會有偷盜、邪淫、妄語等情事。所以不待戒律,自然不至為惡者是聖人,待戒律而後不敢為惡者是賢人,雖知作惡,而沒有勇氣接受戒律者是庸人,雖受戒律,仍然為惡者是愚人。世間上智與下愚,皆極少數,惟近朱則赤,近墨則黑的中等人最多,所以戒律能陶鑄三賢十聖,在佛門中,占極其重要的地位。

  5.受戒而破戒,其將來受報的慘毒,較諸未曾受戒而造同樣的惡業者,情形嚴重萬倍,這樣受戒豈不是自討苦受。殊不知:受戒而能守護不犯,則有無量功德,較諸未曾受戒,而造同樣的善業者,亦超過萬倍,蓋律儀無表色的成立,與保持完整,為無量功德之所聚故也。所以行者若自量:確有持戒的決心和力量,則還是受戒為得策,因為一樣的不為惡,而得果獨多也。

  6.世間善事,如不殺禽畜、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放生、佈施等,在國法上,皆無絲毫獎賞,然而在果報上,則皆有其應得的福報,乃至千生萬劫受樂。世間惡事,如牧畜、養蠶、漁獵、開酒館、妓院、屠宰坊、殺烹禽畜魚鱉等,在國法上,皆無絲毫懲罰,然而在果報上,則皆有其應得的報,乃至千生萬劫受苦。所以果報是最公平徹底的,有瞭果報,則行善者才功不唐捐,行惡者才決難幸免。這中間: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弱小生物,才死得不冤枉,而有其報復雪忿的一日。

  7.除佛教外,也間所有的宗教,乃至外道,他們的終極目標,都是希望生天,所謂之: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至於天,他們都認為這是最高的,永恒不變的所在瞭,殊不知:天也隻是凡夫境界,未離輪回,未瞭生死,將來天福享盡,還是要根據次一成熟的種子而受生。所以佛門弟子,是求生佛國,準備將來由聲聞、菩薩,以至成佛,若求生天,便是走錯瞭路頭。

  8.戒律究竟是小乘法,抑是大乘法?這要看發心,並不宜加以武斷的評定。在小乘佛法盛行的區域,戒律是普遍地被保持著,但在大乘佛法盛行的區域,也是一樣,中國的僧伽,向來是註重戒律的。有五點理由,證明戒律是能通大乘,而不是小乘所獨有:第一、五部律雖屬小乘,然而梵網戒與瑜伽戒,則屬大乘菩薩戒。第二、唐終南山道宣律師,依法相中道教,以心法為戒體,立三聚凈戒,是為大乘通戒。第三、律列為大乘八宗之一。第四、三無漏學,以戒居首,定慧皆由戒所生。第五、釋尊臨涅槃時,囑後人以戒為師,戒行不毀,乃可證無上正道。大智律師評戒律說:「若約鈍根,通為世善,若論上智,俱作道基。」盡之矣。

  9.佛能力極大,也極欲救度眾生,但不能度無緣之人,所謂無緣者:即不信佛法,不欲救度之人也。不信佛法,是無明深重,自障佛力,如人蒙在棉被內,日光雖烈,無法照入,今若皈三寶,念佛名,則如揭開棉被,陽光得到矣。

  10.魔王性兇惡,何以會生天?這事楞嚴經裡說過:「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可知魔王前生,亦是修禪修善的人,故能生天,隻因不斷淫欲,嗔疑熾盛,故落魔道。若論佛魔消長的問題,當以心為主,妄念多,則魔強佛弱,正念多,則佛強魔弱。但至終局,一一眾生,皆降魔成佛,故魔氛雖猖獗於一時,佛道終圓成於最後,孰高孰低,於此可見。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