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卅四、卅五、卅六課、綜合指要
第卅四、卅五、卅六課 綜合指要 1.三十七道品,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則於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凈、苦、無常、無我的正確認識,奠定瞭出離世間的基本觀念...
-
第卅七、卅八課、綜合指要
第卅七、卅八課 綜合指要 1.般若是破諸相的,所謂破相者,是要一面修諸佛法,一面不著修相,不著法相,所以破相並不是斷滅,也不是不修。如果執諸法為斷滅,而不修善法,不舍惡法,這...
-
第卅四、卅五、卅六課、綜合指要
第卅四、卅五、卅六課 綜合指要 1. 念佛明明是心住於佛,怎麼說無住生心呢!須知凈是凈,禪是禪,這兩門各有其境界,不宜混淆。凡有住生心者,皆有生處,凡夫住於六塵而生心,住...
-
一一念不生
<一>一念不生 <一>一念不生 一如。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變,一如也就是真如意思。 一剎。佛所教化的國土,剎即國土的意思。通常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稱為一剎。 一剎...
-
二二空真如
<二>二空真如 二如:即隨緣真如與不變真如。 隨緣真如是一種不守自性的真如,它隨染緣而生染法,隨凈緣而生凈法。 不變真如則是清凈本然,雖隨緣千差萬別的諸法。但它...
-
三三無漏學
<三>三無漏學 三大。體大、相大、用大。 體大。一切眾生心的體性,真如平等,無生無滅,不增不減,畢竟長住。 相大。一切眾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樂我凈等一切功德...
-
四四無量心
<四>四無量心 四心。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四無量心。 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佛恩。 四修。凈土宗所立的尊重修、無餘修、無間修、長時修。 尊重...
-
五五蘊皆空
<五>五蘊皆空 五行。 1、佈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進行、止觀行。 2、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 聖行——是菩薩修習戒定慧三學。 ...
-
六六度萬行
<六>六度萬行 六入。眼入色、耳入聲、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觸、意入法。是六根的別名,入是涉入之義,謂根境互相涉入。 六凡。天、人、修羅、畜牲、餓鬼、地獄。因這...
-
七七菩提分
<七>七菩提分 七佛。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七寶。諸經所說的略有不同。 般若經所說的是:金、銀、琉璃、...
-
八八聖道分
<八>八聖道分 八宗。即佛教八宗:律宗、華嚴宗、天臺宗、三輪宗、法相宗、真言宗、禪宗、凈土宗。 八定。色界的四禪定與無色界的四空是,合稱為八定。 四禪定是初...
-
九九品蓮臺
<九>九品蓮臺 九有情居。三界中有情樂住的地方共有九所,叫做九有情居,或九眾生居,簡稱九有或九居,即欲界之人與六天、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中之無想天、空處、...
-
十十波羅蜜
<十>十波羅蜜 十善。十種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癡、 十善戒。持十善業道的戒法。 十戒。不殺生、不偷...
-
十二佛的知見
<十二>佛的知見 佛。佛陀的簡稱,稱為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大聖人。有稱世尊、慈尊、釋迦佛、如來佛等。 佛陀。佛的簡稱,覺者的意思。 佛身。佛的身體,有法身、報...
-
十三法身法性法界
<十三>法身法性法界 法。指一切事物,不論大的小的,有形無形的,都叫做法,有形的叫做色法,無形的叫做心法。 法名。出傢或皈依佛教時,師父賜與的名字叫法名。 法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