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一、卅二、卅三課、綜合指要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中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第卅一、卅二、卅三課 綜合指要

  1.相似的宗,可以相成,相反的宗,也可以相成,因為眾生的根器不等,所以佛才說出許多法門以應之。譬如藥鋪中,石膏知母,其性極寒,桂枝附子,其性極熱,若就藥的本質說,是水火不相容。然而得熱病者,有時非石膏知母不能治,得寒癥者,有時非桂枝附子不能治,倘不具備此極寒與極熱兩種藥,則不特不成藥鋪,實亦不成醫道。以此義故,所以才說:雖相反亦相成也。此外尚有病情錯雜者,往往使一張方,多所牽涉,然後妥貼,而中途變癥者,又往往使前方與後方,判然各異。此理既明,則知一切眾生,因前生或前多生,三業互異,習氣不同之故,在還滅門中,若不具備種種法,契合種種機,如何能使沉奇皆起,普度無遺呢?

  2.大體說起來,唐宋時,尚有人依教乘各宗而得度者,在今時,雖不全無,恐亦極少矣,密宗為如來內證境界,涉理深秘,非吾人所能知。至於禪,初重兩關,間尚有人,能參能悟能行,然已寥若晨星,至於末後牢關,則恐已成絕調。尤其今人,根器淺薄,慧解不如古人,且心雜事多,安望其能成就。故末法時代,獨當度生之大任者,惟有凈土念佛一門,其他諸法,以之為助修則可,以之為主修,恐將無望。其原因,不在法不美善,而在人非其材,法不對根,徒勞無益,故末法須兼他力,念佛名,方能得度也。

  3.俱舍論為世親學小乘時的作品,列宇宙萬有為七十五法,但在大乘唯識宗,則列為百法,比較詳盡而合理,其實皆由大乘瑜伽師地論之六百六十法,簡略而成。世間一切,雖稱萬法,略之則為六百餘法,再略之則為百法或七十五法,這些都算是姑舉其例,若廣說之,雖萬法亦不能盡其類。學者當觀簡而知其博,觀博而綜其簡,則萬法的相貌,盡統於一心矣。

  4.物以類聚,法由心生,善心甫生,則善法皆隨之而生,一切惡門,因而盡閉;惡心甫生,則惡法皆隨之而生,一切善門,因而盡閉。故行人當慎初念,若系善念,不妨任其生長,若系惡念,則須立即制止,勿令蔓延。根本既拔,則枝葉自無法萌芽,這是去惡的要著,幸勿以閑言語視之。

  5.我法本來是俱空的,而俱舍論中,則認為我空法有,這當然是不對的,所以世親雖造此論,逮至學大乘後,欲自割舌,以贖其過也。然而在小根,尤其初學,不瞭解我法二空者,則先讀俱舍,從我空學起,以破身見,暫認法有,以鼓勵事修,未嘗不是一種方便,未嘗不是好辦法。譯大乘起信論,及攝大乘論的真諦三藏,將此論翻譯造疏,玄奘三藏,雖弘大乘唯識,然亦重譯此論,咐囑門人,其深意即在於此。可知古人對於大小乘法,本無軒輊,其胸襟之曠達,足為後代分門別戶,固執成見者所效法,佛子為學,固當如是普遍而無所執著也。

  6.若究萬法的來源,當以華嚴宗所主張的法界緣起,為最圓滿瞭義,然若就心生法生的定理言之,則法相宗的賴耶緣起,由種子生現行,亦是確實不移之論。但若再追問:種子從何而來?這就是俱舍宗業感緣起瞭。就根本說:三細最初的無明業相,便是心動,因心動故,乃生轉相現相,以至六粗,故心動即屬業感范圍,所以名為無明業相也。依此義故,若認業感緣起,是小乘所主張,則亦不對,請問:十方三世一切法,那一宗不是業感所緣起呢?甚矣動念之可畏,而不可不慎怯。

  7.作觀當然困難,必須根利心細,具有善巧方便,所以不易成辦。而小乘之斷三界見思,證四果,宗全是靠道力,這在今時人,就沒有什麼辦法。所以除念佛,借佛願力,橫出三界 ,實在找不出他途,可以替代,學者幸留意焉。

  8.世人的生性,各各不同,有的奢到一食萬錢,一擲千金,有的卻一錢如命,一毛不拔,有的見色即迷,有的坐懷不亂,有的唾面自乾,有的睚必報。他如賢與不肖,聰明與愚笨,勤與惰,廉與貪,仁與暴等,皆極端相反。若說習而後成,則無處可習,亦不曾有人教之,若說屬於遺傳性,則彼父母,實未嘗有是,若說生成如此,則是無因之果,凡此皆說不通。若欲解釋此一問題,惟有佛傢習氣之說,最為圓滿,原來此皆是前生或前多生,遺留下的習氣。如貯鹽鹵之甕,雖經多時,猶有咸味,如藏旃檀之盒,雖經多時,猶有香氣,對治惡習氣,增上善習氣,即名修行。既然前生習氣,能遺留到今世,即今生習氣,亦能遺留到後世,如是則確實有三世,有因果,而仁慈福慧,亦皆可修而得矣。最糟的,就是外教上帝造人之說,若問何故會造出,此等千差萬別之人,恐怕連上帝自己,都無法答覆,此種鄙俚可笑之學說,亦有萬千信徒,這是人類的大恥辱。

  9.各宗實不應互相反對,其高抬自己,詆排他人者,皆末流淺見之徒所為。各宗門中,流品既雜,自有此種弊病,若是得正見者,則不但不如是,而且能兼弘其他宗義。如龍樹號稱八宗祖師,則不專弘一宗可知矣,智顱疏觀經,作凈土十疑論,是以天臺弘凈土矣,窺基疏阿彌陀經,撰西方要決, 是以法相弘凈土矣,永明提倡念佛,作禪凈四料簡,是以禪宗弘凈土矣。吉藏作法華義疏,及大般涅槃經遊意,是以三論弘天臺矣。世親先造俱舍論,後造唯識二十論三十論,又造優婆提舍願生偈,是禪宗第二十一代祖,然則以一身兼俱舍、法相、凈土、禪四宗矣。行者遊心諸法,理當如此,彼入主出奴者,皆一偏之見也。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