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廿六、廿七課、綜合指要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第廿五、廿六、廿七課 綜合指要

  1.說句實在的話:咒陀羅尼,並不秘密,最秘密的,便是諸佛和每一眾生的妙真如性。三世如來所說的一切密咒,還是從這一個,妙真如性海裡,所演譯出來的。若把諸咒喻作兒子,那麼,無疑的,妙真如性,便是其母瞭。大乘諸宗中,對於見性證性,做得徹底者,惟有禪宗。雖然在各宗的理論上,也曾說到如來藏,佛性、涅槃,真如、一真法界、本體、實相等名詞,及其意義。而其最後的造詣當然也都要歸宿在這一境界上。然而若論直人心,見性成佛方面,就不如禪宗來得直截瞭當,一瞭百徹。所以若說真正的密,那麼,這一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它便是最秘密的東西瞭。六祖對惠明說:「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若稱禪宗為密宗,卻也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

  2.密宗中的「理具成佛」,與顯教中,宗下數下所說者,亦無二致。如密宗所雲:「諸佛理智,於凡夫身中,圓滿具足。」而禪門馬祖道一禪師示眾雲:「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者,是名正信。」又如來藏經中,佛告金剛慧言:「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貪欲疑恚,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跏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污,德相備足,如我無異。」可知密禪教各宗,對於眾生即佛的見解,完全相同。蓋事實上確是如此,明明眾生是佛,不能硬說他不是,這是就理體邊說,若就事相邊說,則有很大的距離也。

  3.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傳法迦葉一事,出於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一向皆雲此經未入大藏。宗門雜錄言:王安石在翰苑,曾見此經,載世尊拈花事,並言此經秘藏,世無聞者,佛祖統紀,亦引此說。近閱惠光禪師所著「禪學指南」,內二七四頁,曾有如下記載:「此經在字大藏經之續藏中,第八七函九九八號,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二卷,同函中九九九號一卷,合共三卷。又中華大藏經,三七七七,二日中九九八,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二卷,三七七八,二日中九九九,一卷,合共三卷,經與上同。」可知此經已入藏矣。既有此經,且已入藏,則禪門所根據的拈花公案,便不是無稽之談瞭。

  4.法身等於虛空,離卻形相及作用,亦離心想、語言、文字、原無可說。說有五類者,亦同百法中,說無為法有六種耳。此皆是就世俗緣慮分別心而說,亦是就它的作用差別而說,若論本體,則妙高峰頂,從來不許商量,豈有諸佛法身,眾生真性,而有若幹種若幹類者學者學佛參理,當知真如有不變與隨緣二義,若謂無說無作,非青非黃,離四句絕百非者,不變義也。若謂自受用,他受用,應身化身,相好莊嚴者,隨緣義也。一木既能生萬殊,則法身又何隻五類,凡六根之所接觸者,乃至屎尿木石,芥子微塵,水流花放,皆法身本分事也。

  5.密乘說理處,每與顯教相符合。如十住心的唯蘊無我心,及拔業因種心,相當於小乘二宗:他緣大乘心,相當於法相,覺心不生心,相當於三論,一道無為心,相當於天臺,極無自性心,相當於華嚴。可知彼乃匯教流而成密海,衍密海而佈教流,心口既屬一如,則顯密又可嘗不是一本。

  6.佛門最究竟,而又最簡單易行之法,無過於凈土宗,念佛求生西方之法,此法若不能行,而欲轉而學密,是顛倒矣。我可以保證:遇佛得度的功效,凈土決不下於密宗,而密法之麻煩,十倍百倍於念佛,念佛若再嫌煩,則八萬四千法門,將無法可修,豈但密法。學凈不成,學密如果能成,是宿因和根器的關系,決不是繁簡的關系,若就怕繁說,學凈不成,學密將更不成。修法亦如耕田,用一分力,便得一分收獲,不用力自然也無所得。若存僥幸心,以為學密可以得到不用力的收獲,天下又那有這樣便宜的事。今時人喜歡學密,還有許多人,相信外道的「一步直超」「一指西歸」「點竅」等誓言,背凈土,棄念佛,而向彼等,也都是這種,想不勞而獲的念頭在作祟,隻因些許惰心,遂使前功盡廢,言之浩嘆。

  7.六祖之後,道傳在傢而不傳出傢,此外道自抬身價,誣蔑宗門的妄言也。論法嗣:六祖當時,其門下得旨嗣法者,有懷讓、行思、神會、法海、志誠、法達、智常、智通、智徹、志道、法珍、法如等,四十三人,皆是出傢眾,見於法寶壇經,此一證也。論宗派:六祖之後,禪門傳出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宗,黃龍、楊岐二派。其開山祖,乃至代代師資相承,皆是出傢眾,見佛學辭典,五傢七宗條,此二證也。論人物:有懷讓、道一、懷海、靈佑、慧寂、希連、義玄、行思、希遷、惟儼、曇成、良價、道悟、崇信、宣鏗、義存、文偃、師備、桂琛、文益等,歷唐、 五代、宋、明、指不勝屈,皆是出傢眾,見於景德傳燈錄、指月錄、五燈會元、碧巖集、高僧傳等,此三證也。凡此皆證據昭然,有目共睹,何得一概抹殺,憑空胡謅。彼胡謅者,別有用心,不足為異,最可異者,竟有許多人,不信歷史記載,偏信無從證實的讕言。此種人,不但未具頭腦,甚至眼耳亦無,香臭不知,是真可異。吾輩佛門弟子,當以大藏經為準繩,善知識為依歸,凡藏經所無,善知識所排斥者,皆不可從,稍一大意,即失慧命。學禪者,對於宗門祖師禪,如不開悟,則當學如來禪,從止觀數息等下手。若再沒有把握,便當念佛,求生西成,如是今生若不會出三界,瞭生死,十方諸佛,便犯妄語,欺騙眾生。上面言語,已說得很清楚,願讀者留意,廣為人說,以報佛恩。

  8.六祖是不識字的樵夫、神秀則是通達教義的五百人上座,何以六祖能見性,神秀反而不能呢?須知一切法是通於三世的,就今生說,六祖積學之功,不及神秀,但若統前生來說,他是修過若幹劫的地上菩薩,而神秀則恐怕不是,所以二人優劣的關鍵,不在今生,而在前生。世人中,不學而聰明,不商而鉅富,不修而定慧,不思而領悟,乃至顏回貧窮短命,盜踱富裕長壽,其種因皆在前生,今世身所受者,悉是由前因所產生的果法。凡斷理判事,若不涉及過去與未來,直是前無朕兆,而後沒下梢,這樣就十有八九,是說不通的。於此可知:佛傢三世因果之說,是最合實情的理論。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