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一課、凈土宗(二)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第卅一課 凈土宗(二)

  五、極樂國緣起及其概況

  往昔有佛,號世自在王如來,時有國王,聞法發心 (1),棄王位而作比丘,名曰法藏,請佛為說者佛凈土,莊嚴勝妙之行。於是佛為之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並現與之,令其得見。法藏聞見已,把諸佛凈土,作為范疇,以意攝取 (2) 清凈世界,滿五大劫,乃得成就。成就後,再到佛前,發四十八度生大願,每發一願後皆說:若不實現,誓不成佛。現法藏比丘,成佛以來,已有十劫,佛號阿彌陀 (3),國土名極樂,在吾人之西,這便是極樂國緣起,也是念佛修凈土人,所追求的對像。

  極樂國又名安養,國中無女人及三惡道,人皆金色,從蓮花化生,具三十二相 (4),有六神通 (5),道德高遠,壽命無量無邊劫,終其身直至成佛,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無有諸苦,但受諸樂。又其國平坦,七寶 (6) 為地,所有行樹、欄棰、宮室、樓閣、階道、幢旗、帷帳、羅網、池塘等,皆眾寶所成。池水具八功德 (7),產雜色蓮花,大如車輪,香氣馥鬱,為行者坐臺。其國人民,入水嬉浴已,坐蓮花上,有諸天花,繽紛而下,微風吹動諸寶羅網,及諸寶樹,皆發樂音,宣說妙法,聞其音者,心開意解,得大自在。

  國中處處,皆有花臺,上坐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諸行人,說微妙法。又有奇妙雜色之烏,為佛所化,嗚聲和雅,演暢佛法,聞之使人生敬念三寶之心。此不過姑就二經中,摘述其大概,然三經所說,亦不過億萬分之一,若廣說者,窮劫不盡。

  六、三輩九嚴生因

  行者欲生極樂國,除念佛外,還須隨緣修各種善業,回向求生,以資助之。無量壽經中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行者對於上列諸法,當隨緣修習,以符事理。

  經中又說:生彼國者,隨其智慧及功德深淺,分為上中下三輩,此三輩中,每一輩皆分三等,共成九品。上品上生者:生前須發至誠心,深心,(8) 回向發願心,還要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 (9),回向願生彼國,命終即得往生。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但於第一義 (10),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彼國,命終即得往生。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彼國,命終即得往生。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齋 (11),修行諸戒,不造五逆 (12),無眾過患,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彼國,命終即得往生。中品中生者:一日一夜,持八戒齋,或一日一夜,持沙彌戒,或一日一夜,持俱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彼國,命終即得往生。中品下生者:孝養父母,行世仁慈,命終遇善知識,為說極樂國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已命終,即得往生。下品上生者:生時雖不謗方等經典,而多造惡業,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聞已除滅千劫重罪,智者復教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生死之罪,命終即得往生。下品中生者:生時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祗物 (13),盜現前僧物 (14),不凈說法 (15),無有慚愧,死後應墮地獄,命欲終時,獄火煎迫,遇善知識,贊說彌陀十力 (16) 威德,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脫解脫知見 (17),聞已除八十億劫重罪,獄火化為清風,吹諸天花,花上化佛來迎,命終即得往生。下品下生者:生時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地獄,臨終遇善知識,說法教令念佛,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念念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即得往生。關於三輩九品往生情狀,觀經言之甚詳。

  【註釋】

  (1)

  發願求無上菩提的心,簡稱為發心。

  (2)

  攝物而取之,名為攝取,指以意識思惟創造的行為。

  (3)

  阿為無,彌陀為量,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慈悲、尊嚴、神通、相好等皆無量,故號無量,或單取壽命無量義,而稱之為無量壽佛。

  (4)

  亦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輻輪,三手指纖長,四手足柔軟,五手足縵網,六足跟圓滿,七足跌高好,八如鹿王,九手長過膝,十馬陰藏,十一身縱廣,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色,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膚細滑,十七七處平滿,十八兩腋滿,十九身如師子,二十身 端直,二十一肩圓滿,二十二口四十齒,二十三齒白齊密,二十四四牙白凈,二十五頰車如師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廣長舌,二十八梵音清遠,二十九眼色紺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間白毫,三十二頂成肉髻。

  (5)

  三乘聖者,所得的神通有六,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6)

  般若經以金、銀、留璃、珊瑚、琥珀、硨磲、碼瑙、為七寶、為七寶。法華經以金、銀、留璃、硨磲、碼瑙、真珠、玫瑰、為七寶。阿彌陀經以金、銀、留璃、玻利、硨磲、赤珠、碼瑙、為七寶。

  (7)

  見中級第卅八課註四。

  (8)

  求法之心深重,名為深心。又深信佛的本願,毫不懷疑,名為深心。

  (9)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舍,名為六念,參看中級教本第二課課文。

  (10)

  究竟的真理,屬於最上,稱為第一義。

  (11)

  即八關齋戒,參看中級教本第十課課文。

  (12)

  詳中級教本第七課註十五。

  (13)

  僧祗譯曰眾,即比丘比丘尼之大眾也,此大眾共有之物,名僧祗物。

  (14)

  屬於一結界中,現在眾僧之物,即現前僧個個供養之衣食等,名現前僧物。

  (15)

  又名邪命說法,不論說正法或邪法,其心邪,皆名不凈說法。凡一、別有企圖,說虛妄語,令他生信。二、不說

  佛法,徒說世事。三、飲酒食五辛,犯正淫或邪淫後,即著法衣入佛堂說法,觸穢三寶。四、誹謗有德人,而自稱贊。五、不悟一乘真實法,致使所說滯於權教有相之法。六、貪利養故而說。七、欲勝他人故而說。八、所說與經義相違。凡此種種,皆名不凈說法。

  (16)

  詳初級教本第十四課註十一。

  (17)

  詳中級教本卅課註三十一。

  【習題】

  (一) 法藏比丘成佛後,是何名號?成佛距今,有若幹劫?國土何名?位於吾人世界的何方?

  (二) 說出極樂國人民:膚色、相貌、智能、壽命、生活等的大略情狀。

  (三) 略說極樂國莊嚴,人民嬉樂的情景。

  (四) 何謂三福?六神通?

  (五) 一、上中下三輩,是根據什麼分出的?二、所謂九品者,是何名目?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