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三課、凈土宗(四)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高級佛學教本 2022-09-13

  第卅三課 凈土宗(四)

  十一、作觀想以留印象

  觀想念佛,在凈土法門中,頗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識田中,以引動極樂國的整個莊嚴境界。觀法雖然廣大深玄,然而觀其少分,觀其大略,亦極有益。無量壽經中,對於如何作觀?說得很具體,其方法是將它分作十六類來觀想:即日想、水想、地想、樹想、八功德水想、總觀想花座想、像想、遍觀一切色身想、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觀大勢至菩薩色身相、普觀想、雜觀想、上輩生想、中輩生想、下輩生想。

  十二、發往生極樂國願

  阿彌陀佛的第十九願略說:誰人發願欲生其國者,臨終必來接引往生 (1),所以發願一事,在凈土法門中,至為切實有效,行者至少也要終身舉行一次,或單獨,或集體皆可。古人願文中,以蓮池大師發願文,為最詳盡得體,次則慈雲懺主發願文,大慈菩薩發願偈,皆可加入課誦中,或由行者自擬願文亦可,其中總當敘明:願於今生舍壽命已,即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屈時懇佛垂慈,前來接引往生之意。

  十三、持名念佛種種

  行者戀慕極樂國,欲生其處,當時時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名號,此即持名念佛,必得往生。持名亦有各種不同方法。一一法皆有其特效 ,皆可采用,或隨環境機宜,變換而用,茲分述之於下:

  高聲念 念時聲音洪亮,氣慨壯闊,善能拓開心胸,排除雜念,去懈志,驅睡摩,惟久念則傷氣,且亦不便,故不宜常行。默念 念時自外表看來,隻見動唇,不聞出聲,其實雖不出聲,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樣的歷歷分明,所以其功效並不遜於有聲,此在臥時,病時,及公共場所等,用之最宜。

  金剛念 念時聲音中庸,不高也不默,不緩也不急,口念耳聽,能每字聽得分明,不走失,自然心定。

  覺照念 念時把眼光收回,返照自性,此時心中但覺一片虛靈超拔,廣大光明,我即是佛,佛即是我,念佛即念自心,凈土離方寸,此為禪凈合修境界,極易使人見性。

  觀想念 念時兼觀想佛身,或二菩薩身 (2),或手摩我頭或衣覆我體,或觀想極樂世界:蓮花、行樹、羅網、樓閣、金地、寶池等物,使之存留甚深印象,一旦報體衰謝時,此方塵緣,不復牽累,則極樂勝景,便一齊現前瞭。

  追頂念 念時字句甚急,一字追一字,一句頂一句,中間不留間隙,故名追頂,因追頂緊密故,能使雜念無法出頭,故凈業行人,多采用之。

  禮拜念 念時兼拜佛,口念身拜意思,即成三業集中,故效力甚大,惟拜久必感疲勞,故不宜長時行之。

  記十念 念時手執佛珠,一面念一面記數,每念十聲,撥過一珠,如是則心中既要念佛,又要記數、便無暇再涉雜念矣。或不用佛珠,但中心中暗記,每十聲作一結束亦可。

  十口氣念 彌陀有願:凡十念稱其名者,必得往生,故極忙之人,並無時間念佛者,但於每早晨或每晚,作十口氣念 (3),臨終定可往生。

  定課念 念佛必須有恒,一暴十寒 (4),或始勤終懈,皆不成功,所以必須定課。古人每日有念十萬或數萬者,今人若事忙,則三五千亦可,總須視同穿衣吃飯,日日如是,則往生定可實現矣。

  四威儀中皆念 不論行住坐臥 (5),路上、車中、做事、娛樂、心中皆默念佛號,養成習慣,則臨終時,必得正念,蒙佛接引矣。

  【註釋】

  (1)願文見第三十二課首段。

  (2)即觀世音菩薩, 及大勢至菩薩,此二菩薩,為阿彌陀佛二肋士,常住極樂國,贊助彌陀,引度眾生。

  (3)詳第三十二課註一。

  (4)暴讀音如仆,曬也,孟子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故後人皆用以喻修養少,曠廢多之詞。

  (5)行住坐臥,名四威儀。

  【習題】

  (一) 寫出觀無量壽經中,十六觀名目。

  (二) 錄出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第十九願全文。

  (三) 高聲念佛,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

  (四) 阿彌陀佛的二肋士是誰?他們做的是什麼工作?

  (五) 追頂念是什麼情形?有什麼特效?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