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音版: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ěr shí dì zànɡ pú sà mó hē sà bái fó yán : 爾 時 地 藏 菩 薩 摩 訶 薩 白 佛...
-
註音版: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ěr shí fó mǔ mó yē fū rén , ɡōnɡ jìnɡ hé zhǎnɡ 爾 時 佛 母 摩 耶 夫 人, 恭 敬 合 掌...
-
註音版:分身集會品第二
ěr shí bǎi qiān wàn yì bù kě sī 、 bù kě yì 爾 時 百 千 萬 億 不 可 思 、 不 可 議...
-
註音版: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rú shì wǒ wén 。 yī shí fó zài dāo lì tiān , 如 是 我 聞。 一 時 佛 在 忉 利 天 , wèi...
-
太虛大師:佛說無量壽經要義
一切大乘佛法,都是嚴凈國土之行。以諸菩薩最初發大乘心,乘大悲願,不同小乘專為自瞭。而菩薩初發心,即為普度一切眾生。發此心已,然後修行。完全依眾生之心為心而修行,無自身想,即攝諸眾生以為自。維摩經雲:若菩薩修凈佛國行,當何所依?依眾生心;所謂眾生心凈則國土凈。...
-
第十 付囑品
有一天,大師把他的門下弟子法海、志誠、法達、神會、智常、智通、志徹、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叫來,對他們說:“你們和其它的徒眾不同,我滅度以後, 你們都是住持一方弘法教化的禪師...
-
第九 護法品
唐中宗禪龍元年(七○五)正月十五日,則天太後和中宗皇帝下詔書說:“朕曾迎請惠安和神秀兩位大師到宮中來供養,在治理紛繁的政務餘暇,經常參究一佛乘的教理...
-
第八 頓漸品
那個時候,六祖大師居住在曹溪的寶林寺,神秀大師居住在荊南的玉泉寺。當時兩宗的弘化都很興盛,人人都稱“南能北秀”,所以就有瞭“南頓北漸”二宗的分別,而一般學者都不瞭解兩宗的宗趣。...
-
第七 機緣品
六祖大師自從在黃梅得到五祖授衣傳法以後,回到韶州曹侯村,當時並沒有人知道這回事。村中有一位儒學之士名叫劉志略,對大師非常的禮遇尊敬。劉志略有一位姑母是比丘尼,法名無盡藏,經常誦念《大般涅槃經》...
-
第六 懺悔品
那個時候,惠能大師看到廣州、韶州以及四方的學者、庶民都雲集到山中來聽聞佛法,於是登上法座,告訴大眾說:“來,各位善知識!有關修行成佛的大事, 必須要從自性的覺悟中做起。...
-
第五 生禪品
惠能大師開示大眾說:“這個法門中所說的坐禪,本是不執著於心,也不執著於凈,也不是不動。如果說執著於心,心念原本是虛妄的;知道心念是虛幻的,所 以也就無所執著。如果說執著於凈的話,人的自性本來清凈,因為有瞭無明妄念,所以覆蓋瞭真如本性...
-
第四 定慧品
惠能大師對大眾開示說:“善知識!我這個法門,是以定慧為根本。大傢不要誤以為定慧有別。定和慧是一體的,不是兩個。定是慧的體,慧是定的用,當在發 慧的時候,定就在慧中;當在入定的時候,慧也就在定中。...
-
第三 決疑品
有一天,韋刺史為惠能大師設大會齋,吃過齋飯,韋刺史恭請大師登上法座,自己和官僚、信眾們整肅儀容,向大師再行禮拜,問道:“弟子們聽和尚說法,實在是微妙得不可思議。現在我有些疑問,希望和尚大發慈悲,特別為我們解釋說明!”...
-
第二 般若品
第二天,韋刺史又來向六祖大師請求開示,大師登上法座,對大眾說:‘大傢先清凈自心,一起來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又說:‘善知識!菩提智能,世間眾 生本來人人有都有,隻因一念心迷,不能自悟,必須借助大善知識的指導,才能見到自己的本性...
-
第一 行由品
唐高宗儀鳳二年春天,六祖大師從廣州法性寺來到曹溪南華山寶林寺,韶州刺史韋璩和他的部屬入山禮請六祖到城裡的大梵寺講堂,為大眾廣開佛法因緣,演說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