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四諸空清凈
<四四>諸空清凈 諸天。指三界二十八天。 諸見。一切的邪見。 諸宗。一切的宗派。 諸受。苦樂捨等一切感受。 諸相。一切事物的形相。 諸漏。一切的煩...
-
四五發菩提心
<四五>發菩提心 發通。開發神通。 發願。立下誓願。 發露。表白自己所犯的過失。 發心。發願求取無上菩提的心。 發菩提心。發求取正覺成佛的心。 菩...
-
四六明心見性
<四六>明心見性 明。智慧的別名,又真言陀羅尼別名。 明地。菩薩十地中第三發光地的別名。 明處。學習而生智慧之處,即五明:古印度的五種學術。語文學的聲明、工藝...
-
四七正邪真報
<四七>正邪真報 正士。修行正法之士,即菩薩。 正行。修行人做正主的功夫叫做正行。若做幫助的功夫叫做助行。 正因。主要的原因叫做正因,若是次要的助力則叫做緣...
-
四八因地苦修
<四八>因地苦修 因人。因位的人。是尚未到達佛果的修行人的總稱。 因地。菩薩未證佛果,在因中修行時的地位。 因明。即論理學。 因修。在因地時的修行,修成佛...
-
四九持念福果
<四九>持念福果 持犯。持戒與犯戒。持戒就是保持戒律,犯戒就是毀犯瞭戒律。 持名。執持名號。即念誦佛的名字。 持明。即陀羅尼,亦即真言,受持真言的意思。 持...
-
五十依教生理
<五十>依教生理 依果。又名依報,即身體依之而住的果報,如國土山河大地房屋器具等。 依圓。依他起性與圓成實性。 依他起性。萬法皆無自性,不能單獨生起,須靠眾緣具...
-
五一如律俱現
<五一>如律俱現 如。不變易的意思。諸法的法性,極難用語言文字來形容,故借如字作代表。法性即實相,實相即如,因其不二、不異、不變、不動、萬法的真面目,都同一相,故名為如...
-
五二貪欲惡業
<五二>貪欲惡業 貪。多求而無厭的意思。 貪毒。三毒之一,貪是貪愛五欲,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 貪著。多求而無厭叫做貪,貪心很堅固叫貪著。 貪愛。對五欲貪著...
-
五三涅圓勝開
<五三>涅圓勝開 涅槃。華譯圓寂。圓是圓滿一切智德,寂是寂滅一切惑業。又譯為滅度。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又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
-
五四摩阿梵等
<五四>摩阿梵等 摩頂。佛用手撫摩弟子之頂。通常佛不是為瞭付囑大法而撫摩弟子之頂,就是為瞭授記而撫摩弟子之頂。 摩頂授記。摩頂是佛用手撫摩弟子之頂,授記是授將...
-
五五彌實應解
<五五>彌實應解 彌陀。阿彌陀佛簡稱。 彌陀本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靠著之些大願,他成就瞭西方極樂世界以救濟一切眾生。 彌陀名號。彌陀為救濟一切眾生而成...
-
五六金剛般若
<五六>金剛般若 金山。佛的身體,法華經說:“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 金口。如來的身相是黃金色,故其口叫做金口,亦有認為,如來的口舌如金剛一般堅固不壞,故...
-
五七和南聖眾
<五七>和南聖眾 和南。頂禮的意思,和南聖眾向諸聖賢頂禮。 和眾。和合的僧眾。 和合海。(喻)僧眾和合為一,猶如海水之普遍一樣。 和合性。在因緣中,緣眾和合,名為...
-
五八執迷不悟
<五八>執迷不悟 執。執著而不捨的意思。 執持。堅持不變。 執見。堅持自己荒謬的見解。 執著。堅持或固執的意思。 迷妄。不明事理叫做迷,虛而無實叫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