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量壽經》之說頌瑞應
《無量壽經》之說頌瑞應(一)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
-
供佛最好用什麽水果? 供佛水果一般能擺放多久?
正如法師答:有的地方說梨,諧音“離”,讓人聯想到分離,因此,梨子不能招待親朋好友,特別是不想分離的好友。當然也不能供佛,太不吉利。我說那是“離苦得樂”,供梨好。有人說,香蕉也不能供佛。...
-
妙法蓮華經後序
法華經者,諸佛之秘藏,眾經之實體也。以華為名者,照其本也;稱芬陀利者,美其盛也。所興既玄,其旨甚婉;自非達識傳之,罕有得其門者。夫百卉藥木之英,物實之本也;八萬四千法藏者,道果之原也,故以喻焉。...
-
譯文:妙法蓮華經 「序品第一」
那時,釋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與佛隨行共處的有一萬二千多名大和尚,他們都已達到阿羅漢的果位,所以,他們已沒有各種欲望和雜念,再也不會產生愚昧者日夜纏身的煩惱,使自身獲得瞭真正的實惠。由於他們均已修身煉到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精神境界,所以,個個身心快樂,逍遙自在...
-
譯文: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時,世尊結束禪定,安詳地告訴舍利弗說:“諸佛的智慧深奧無比,難解難入,所有聲聞、辟支佛二乘之人不得知曉。為什麼呢?因為佛之所以能成為佛,關鍵在於他曾親近供養過成百上千、數萬數億以至無量無數個佛,並隨順諸佛修習,盡行諸佛無量種道法,勇猛無畏,精進不怠,名聲普聞於大千世界,成就瞭前所未有的深妙法門。佛隨宜說法,因機施教,所演法義微妙難解...
-
譯文: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
這時,舍利弗歡喜無比,心潮起伏,他立即站起身來,雙手合十,兩眼註視著釋迦牟尼佛那副尊嚴的面孔,開口對佛說道:“今天,我們有幸從世尊這裡聽到如此微妙的法音,個個心情振奮,莫不嘆為觀止。為什麼這樣說呢?我過去曾在佛那裡聽到這種微妙的佛法,當時我看到各位菩薩都蒙佛授記作佛,心中十分悲傷,感慨自己失卻瞭如來佛慈悲無量的智慧知見...
-
譯文:妙法蓮華經「信解品第四」
這時,在座的長老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等大弟子們從釋迦牟尼佛這裡聽到如此亙古未有的妙法,並親眼看見釋迦牟尼佛為舍利弗尊者授無上佛智的記號,宣佈他將來世作佛,名為華光如來,這些多年跟隨釋迦牟尼佛修習方便法門的大弟子們有幸參加今日的法會,莫不嘆為稀有,他們內心充滿歡喜和崇敬之情,一下子都歡呼跳躍起來...
-
譯文: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這時,世尊對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說:“好!好!迦葉善於演說如來的真實功德。誠如迦葉所言,如來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你們即使於無量億劫之中不停地敘說,也是說不盡的。迦葉弟子啊,你應該知道,如來佛是諸法之王,凡是他說的,都是真實無誤的。...
-
譯文: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釋迦牟尼佛告訴諸比丘說:“在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註:表示時間的數量單位,意為無數)劫,有一位名叫大通智勝的如來,具足佛的十號之德,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時的國名叫好城,劫名叫大相...
-
譯文:妙法蓮華經「授記品第六」
世尊說完如上偈語後,對參加法會的所有大眾宣告說:“我的這位弟子摩訶迦葉將來在未來世朝見三百萬億個佛,個個都悉心供養、恭敬、尊重、贊頌,並廣泛宣傳這些佛的無量大法,終於在其最後一次輪回之身時證果成佛,名叫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等十種名號具足。那時的國名叫光德,所處的的劫名叫大莊嚴...
-
譯文: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
這時,法會中有一位名叫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的大弟子,從釋迦牟尼佛這裡聽到關於佛以其智慧之力,廣施方便,隨宜說法的情況,又聽釋迦牟尼佛為諸大弟子授無上聖智成佛之記,還聽到自己前世隨佛聽法的因緣之事,還聽到諸有隨緣自在、通達無礙的無邊神力。所有這些都是他從未聽過的...
-
譯文: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這時,阿難、羅侯羅心中也想:“我們常常私下暗想,假如能得到釋迦牟尼佛的授記,那不是也非常快樂嗎?“想到這兒,二位尊者便從座位上站立起來,走到佛的面前,以其頭面禮佛之足,行此大禮之後,二人一起對佛說:“世尊!我們應當成為您授記成佛弟子中的一員吧!我們始終以如來佛作為唯一的歸依之處...
-
譯文: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這時,釋迦牟尼佛借對藥王菩薩說法之機,告訴法會中的八萬大士說:“藥王,你看見瞭嗎?參加這次法會的大眾中有無量無數的天眾、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還有人與非人,還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小乘法的聲聞眾,有修中乘的辟支佛眾,有修大乘追求佛道者,所有這些不同種類的大眾今天都在佛前聽聞到《妙法蓮華經》的一偈一句,甚至隻是在一念間歡喜信受這部經,我都給他們授記,他們均會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
-
譯文: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這時在釋迦牟尼佛前面,現出七寶之塔,高五百由旬,寬二百五十由旬。此塔從下湧出,慢慢上升,最後停住在虛空之中。在寶塔上面,有種種無價寶物裝飾著。在寶塔的四周,有五千欄桿,千萬個龕室以及無數幢、幡作為莊嚴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