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勝跡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法苑談叢 2022-09-13

  (二)祖庭 第四章 佛教的勝跡

  1.三論宗祖庭

  棲霞寺在江蘇南京東北四十裡攝山。劉宋明帝泰始中,處士明僧紹住此。時有法度自黃龍來,與僧紹交遊甚厚。僧紹歿後,舍宅為法度造寺,稱棲霞精舍。僧紹子仲璋秉父遺志,於山崖雕無量壽佛並二菩薩像。梁時遼東人僧朗,善《三論》及《華嚴》,來師事法度,稱為三論宗初祖。朗歿,弟子僧詮,詮弟子慧佈繼住山寺。隋文帝於天下各州立舍利塔,此寺是其一。現有佛舍利塔,是五代時重修。基座及塔身雕飾精美。塔基上雕八相成道像。寺門外有唐高宗制《明征君碑》。

  嘉祥寺在浙江紹興縣。三論宗僧詮傳弟於法朗,朗傳吉藏,藏居此寺講學,世因稱之為嘉祥大師。唐初吉藏入長安,其學說有所改變,世稱其學派為新三論宗。

  2.天臺宗祖庭

  天臺山在浙江天臺縣北三裡。晉宋時名僧多在此山修習禪定。天臺宗初祖慧文在河北,二祖慧思住湖南南嶽,三祖智顗於陳太建七年(575)來居此山,大弘祖業。世因稱此學派為天臺宗。山下國清寺是天臺宗根本道場。寺前崗上有九層磚塔,是隋代所建,宋代重修。寺門前有寶塔七座。山上真覺寺是智者塔院,祖殿中有六角智者大師真身寶塔。正面有龕,內奉大師像。拱壁間原雕大師生平事跡。山中壽院甚多,寶相寺是大師入滅處,有彌勒像及智者大師入滅塔。國清寺門前有唐天文傢一行禪師墓塔。

  王泉寺在湖北當陽縣玉泉山東南麓。智者大師,在此寺講《法華玄義》和《摩訶止觀》。今寺大殿前有隋大業十二年(616)造大鐵鍋及元代鑄鈸鐘、鐵釜各二。寺左有觀音像碑,相傳是唐吳道子畫,碑高七尺。寺前隔溪有宋嘉佑六年(1061)建十三級鐵塔,高一七·九米,形式優美。

  延慶寺在浙江寧波市。北宋時中興天臺教觀的知禮於至道二年(996)居此,世稱之為四明尊者。明永樂中列此寺為天下諸宗名山的第二山。

  3.慈恩宗祖庭

  慈恩寺在陜西西安市。唐貞觀二十二年(648)高宗為太子時,為其母文德皇後建,所以名為慈恩寺。寺極宏大,總有房舍一千八百九十七間。延玄奘為上座,於寺西北立翻經院,玄奘在此譯經。弟子窺基秉承其學。玄奘卒後,窺基繼任此寺,所以世稱其學派為慈恩宗。永徽三年(652),玄奘仿西域制,造五級磚塔,高一百八十尺,面方一百四十尺,以安置梵篋,名曰「雁塔」(印度摩揭陀國昔有伽藍,住小乘僧,食三凈肉,後時求三凈肉不得,會有臺雁飛翔。有僧戲曰:「今日僧供不充,菩薩應知是時」。時有一雁應聲自墮而死。群僧慚愧,更不食三凈肉。乃建塔埋之,名曰雁塔。見《大唐西域記》卷九)。武後長安中改建為七級,其後屢經重修。原有四門楣尚是唐初原物,刻有佛像。塔外壁有褚遂良書《大唐聖教序》碑。

  興教寺在陜西長安縣。寺有玄奘三藏及其弟子窺基、圓測三塔。玄奘塔在中央,南面五層,約高七十尺。塔後有唐劉軻撰《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碑。窺基塔在玄奘塔東,面西;圓測塔在西,面東,皆三層,高約十七尺。有《大慈恩寺基公塔銘)及《大唐西明寺大德圓測法師舍利塔銘》二碑。二塔初層中有木雕窺基及圓測像,皆宋代作品。今不存。

  4.賢首宗祖庭

  法順和尚塔在陜西西安市南樊川崗上,是賢首宗初祖法順和尚墓塔。

  五臺山清涼寺賢首宗初祖法順,二祖智儼均住終南山至相寺。三祖法藏,號賢首,世因稱其學派為賢首宗。法藏歿後,澄觀私淑其學,住五臺山清涼寺,撰新譯《華嚴經疏》及《隨疏演義鈔》,以竟法藏未竟之志。世稱澄觀為清涼大師。

  草堂寺在陜西戶縣東南圭峰下,相傳是姚秦鳩摩羅什譯經之處。賢首宗五祖宗密居此,世稱宗密為圭峰禪師。寺有鳩摩羅什塔。宗密葬於東小圭峰,有唐裴休撰並書圭峰禪師碑,今移置於草堂寺鼓樓內。

  5.律宗祖庭

  道宣律師塔在陜西長安終南山。印度的律學有五部不同:一、摩訶僧祇部《僧祇律》;二、薩婆多部《十誦律);三、曇無德部《四分律);四、彌沙塞部《五分律》;五、迦葉遺部律:未傳漢地。姚秦以後,《十誦律》甚弘南北;《僧祇律》行於江南;元魏以後《四分律》大盛。入唐又分為三傢:一、法礪住相州(今河南安陽)同光寺,著《四分律疏》,為舊疏,稱為相部宗。二、懷素住長安崇福寺東塔院,著《四分律疏》,為新疏,稱為東塔宗。三、道宣住終南山豐德寺,著《四分律行事鈔》,稱為南山宗。其後新舊二傢失傳,南山一宗獨盛。

  大明寺在江蘇揚州市。原名棲靈寺,唐稱大明寺,清改名法凈寺(1980年鑒真和尚像回國巡禮,恢復大明寺名——編者)。唐道宣的再傳弟子鑒真在此寺講律。後赴日本,大弘律學,開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先河。在日本奈良建唐招提寺,鑒真塔即在該寺後院。

  寶華山隆昌寺在江蘇句容縣北七裡。元代律學廢絕,明末寂光居此寺,中興律宗,為寶華第一世。其後讀體、德基、真義、常松、實泳、福聚相承,為有清一代律宗根本道場。

  6.真言宗祖庭

  大興善寺在陜西西安市。唐天寶中師子國(今斯裡蘭卡)不空三藏居此,屢設灌頂道場,建立瞭真言宗,並譯出眾經。寺有徐浩書不空三藏碑。真言宗的傳承是以毗盧遮那為初祖,普賢金剛薩埵為第二祖,龍猛為第三祖,龍智為第四祖,金剛智為第五祖。金剛智於開元七年(719)來華,傳弟子不空為第六祖。

  青龍寺在陜西西安市,原唐長安城延興門內新昌坊。唐不空三藏弟子惠果住此寺東塔院,世稱為真言宗第七祖。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空海入唐求法,從惠果受灌頂,傳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大法並受傳法阿阇梨灌頂。回日本後,在高野山建立瞭日本的真言宗。其後日本僧圓仁、圓載、圓珍、真如、宗睿先後入唐,皆在此寺受學真言宗法。此寺宋時己圯廢,今立碑其處以為紀念(按:今於遺址建惠果空海紀念堂)。

  7.凈土宗祖庭

  東林寺在江西廬山西北麓。東晉太元十一年(386),刺史桓伊為慧遠建。慧遠於山中立般若臺,安彌陀三聖像,集道俗一百二十三人立誓,期生西方極樂世界,號為「蓮社」。宋時尊慧遠為蓮社初祖。寺東崗石室中有八角覆缽形慧遠塔。塔右方有石造圓竇、藏骨室。宋元以來,凈土宗成立,奉慧遠為凈土宗初祖。

  玄中寺在山西交城縣西北二十裡石壁山中。元魏曇鸞在此依《十六觀經》修凈業,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唐初,道綽於玄中寺見曇鸞遺跡,因專修凈業,並教人念佛,用木槵子記數。善導從道綽學,後至長安教化道俗,一心持名念佛。宋人奉善導為凈土宗二祖。在凈土法門的傳承上,曇鸞的功績是不可泯滅的。日本凈土宗亦尊此寺為祖庭。

  靈巖寺在蘇州靈巖山。原是春秋時吳王夫差館西施處,叫作「館娃宮」,梁天監中始建為寺。其後為禪寺,近代印光法師住此寺,改宗凈土,專修念佛法門。

  8.禪宗祖庭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為佛陀禪師建。菩提達摩來此,於寺凝修壁觀,建立瞭禪宗。歷代以來屢經重修。現存鼓樓仍是元大德六年(1302)原建築,柱石雕刻甚為富麗。禪宗的傳承以達摩為初祖。在少林寺西北二裡許有初祖庵,建於宋代,石柱上有宋宣和七年(1125)題字。寺西南八裡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像。

  匡救寺在河北成安縣。二祖慧可於此說法,相傳達摩為二祖說法於此。

  山谷寺在安徽潛山西北三十裡三祖山。有三祖僧璨大師塔。宋黃庭堅居此寺,因自號山谷。

  真覺寺在湖北黃梅東北二裡馮茂山上。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居此。禪宗至五祖始盛,門徒常過千人。世稱之為東山法門。

  南華寺在廣東韶關南六十裡處;原名寶林寺。禪宗六祖慧能開法於此,有六祖肉身塔,六祖真身猶存,供於六祖殿內。六祖以下分為南嶽、青原二支。南嶽支下分出臨濟、溈仰二宗;青原支下分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臨濟宗後又分為黃龍、楊歧二派。楊歧下又有虎丘和大慧兩派。

  溈仰宗

  唐靈佑居溈山,佑弟子慧寂居仰山,共建立偽仰宗,但是流傳不廣,自晚唐以至宋初,約一百五十年便衰歇瞭。

  溈山在湖南寧鄉縣。山頂為廣野,平田千畝。古來住僧耕作,人稱「羅漢田」。山有密印寺,即靈佑所居。

  仰山在江西宜春縣南八十裡。山有棲隱寺,宋時改名太平興國寺,慧寂於此大建法幢。

  曹洞宗

  唐良價住洞山,弟子本寂住曹山,共建立曹洞宗。

  洞山在江西宜豐縣東北五十裡。山有普利院,唐大中年間,良價住此,世稱其禪風為洞上禪風。

  曹山在江西宜豐縣東北三十裡,山有荷玉寺,木寂住此,大振洞上禪風。

  天童山在浙江寧波。晉初創建寺宇,原名太白山,寺名天童。其後寺屢有興廢,唐代復興。宋建炎三年(1129),正覺禪師住此,為寺第十六世,於曹洞宗為第十世,大振曹洞宗旨,立「默照禪」。寶慶元年(1225)如凈住持(曹洞宗第十三世)此寺。日本道元入宋,從如凈受學,回國後建立日本的曹洞宗,即為始祖。明代以此山為天下禪宗五山的第二山。明成化中(1465一1487),有日本僧雪舟來此寺為首座。雪舟善繪畫,名振藝壇。

  雲門宗

  大覺寺在廣東乳源縣北雲門山,原名光泰禪院。五代時文偃住此,大弘禪法,建立雲門宗。在北宋時極為繁盛,南宋未便衰歇,流傳約二百年。

  臨濟宗

  臨濟禪師塔亦名「青塔」,在河北正定。正定城南二裡臨濟村有臨濟寺。唐義玄住此,建立臨濟宗。此寺於抗日戰爭時被毀,今唯存臨濟禪師塔。

  黃龍山在江西寧州西南八十裡。山有永安寺,一名黃龍院。宋仁宗時慧南(臨濟宗八世)住此,大振禪風,建立黃龍派。

  楊歧山在江西萍鄉縣北七十裡,是戰國時楊朱泣歧之處,寺名普通禪院。宋時方會(亦臨濟宗第八世,與慧南為同門)住此,大弘道法,建立楊歧派。

  虎丘靈巖寺在江蘇蘇州虎丘。春秋時吳王闔閭葬此。晉竺道生說法處。宋紹興四年(1134),臨濟宗楊歧第五世紹隆住此,建立虎丘派。

  徑山在浙江餘杭縣,寺名能仁興聖萬壽寺,簡稱徑山寺。宋紹興七年(1137),楊歧派第五世宗杲居此(與紹隆為同門),立話頭禪,世稱大慧派(大慧是宗杲的封號)。

  黃檗山在福建福清縣西二十裡,有寺名萬福寺,唐希運禪師(臨濟義玄之師)曾居此。明崇禎九年(1636)隱元隆琦住持此山,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渡日本,在日本宇治縣建萬福寺,創日本黃檗宗。

  金山寺在江蘇鎮江。東晉元帝時創建。宋時以修水陸法會知名,一度為雲門宗道場。蘇東坡相熟的佛印禪師(雲門宗第五世)住此,南宋以後便成為臨濟宗的主要寺院。

  法眼宗

  清涼寺在江蘇南京城內。五代時文益居此,立法眼宗(法眼是文益的封號)。流傳大約百年,便衰歇瞭。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