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當中重本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佛識慧集 2022-09-13

  <六五>當中重本

  當來。來世。

  當來導師。指彌勒尊佛。

  當機。契當眾生的根機。

  當機益物。隨著眾生的根機而使之獲益。

  當體即空。謂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合成,其本體本來就是空無。

  當相即道。謂於世間淺近的事相上,都有深妙的道理在。

  中有。又名中陰,見中陰身。

  中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三億三千五百九十六萬年。

  中尊。位在中央的尊體。

  中觀。觀想中諦之道。中觀是觀諸法非空亦非假,亦空亦假之中道實理。非有非空之中道。

  中道。不偏於空,也不偏於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邊,圓融無礙,謂之中道。

  中道觀。觀想中正不偏之理的觀法。

  中道義,即是絕對不二的勝義,離互相對立的二邊,連中亦不要,絕諸對待,故為中道義。

  中道實相。諸法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邊,圓融無礙,叫做中道實相。

  中道第一義諦。簡稱中諦,因有就是空,空也就是有,圓融而無礙,不偏於一邊,故名中道第一義諦。

  中陰。又名中有。見中陰身。

  中陰身。又名中有。即人死後,尚未投胎之前,有一個由微細物質形成的化生身來維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陰身。此中陰身在最後七七四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經過七番生死,等待業緣的安排,而去投生。

  中陰瞭生。人死之後,尚未投生,於中陰身中,即能瞭知其將來托生之處。

  中陰煩惱。即無慚(不自慚恥對不住自己)無愧(不自愧對不住他人)二種煩惱。此二種煩惱是隨逐六種根本煩惱而起的枝末煩惱。因其偏於所有惡性之心(凡作惡事皆有此二心),范圍比小隨煩惱大,所以叫中陰煩惱。

  重山。煩惱厚重如山。

  重如。即如如。至高無上的智叫做智智,至高無上的理叫做如如。因是如理智所證得的真如,故曰如如。

  重頌。十二分教之一,即十二部經中的重頌,既宣說於前,更以偈頌結之於後,有重宣之意,故名重頌。

  重障。很厚重的障礙,眾生有三種很厚重的障礙,所以不能開悟成佛,即惑障(一切的無明煩惱)、業障(五逆十惡)、報障(三途八難等)。

  (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種極端罪惡行為,任犯一種,即墮無間地獄,又名無間業)

  重誓。很深重的誓願。

  重關。悟道的一難關。

  重空觀。重空是空之又空,重空觀就是空之又空的觀法。

  重緣心。吾人的心若是忽然生起而攀緣善惡的境界,叫做獨頭心。若是相續且緣前有之念,即叫做重緣心。

  本心。自己本來的心。

  本位。本來的位子,也就是自己的身。

  本師。根本的教師。佛教以釋迦牟尼佛為根本教師。其餘為受業之師。

  本教。根本的教法,如一乘教法是。

  本惑。又名根本惑,或根本煩惱,即貪、瞋、癡、慢、疑、惡六大煩惱。

  本誓。諸佛菩薩在因地時所建立的根本誓約。

  本體。諸法的根本自體,在應身叫真身為本體。

  本願。根本的誓願。

  本識。阿賴耶識的別名,因阿賴耶識是有為無為諸法的根本,故名本識。

  本覺智。一切眾生本來就有的覺性智慧。

  本覺。一切眾生本來就有的覺性。

  本覺真如。本覺是眾生心的相狀,真如是眾生心的心體,又本覺是能證的智,真如是所證的理,此智和理就是法身如來的全體。

  本地風光。又名本來面目,是形容自己心性本分的禪語。

  本來無一物。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假不實緣生如幻,所以說本來無一物。六祖檀經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